今天我写读书日记的第33天,是百日计划的第93天。
也是《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第11篇读书笔记。
【核心转述】
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有好的相处的时候,他就不能和别人有好的相处。
一个人接不接纳自己,其实不在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在于世俗的评判标准,而完全在于他内心的衡量。
如何才能让自己接纳自己呢?
我们要丢掉幻想,坦然地接纳不公平、巨大的差异和先天不良。
对于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你要细细地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优点就让他更好,缺点就去弥补,尤其要突出优点,把自己光彩照人的方面表达出来。
中国的文化特别容易告诉你哪里不行,生怕你忘了自己的缺点,而你有什么优点,告诉你的人可不太多,所以你要发觉自己的优点将它发扬光大。
【所思所感】
读到这一段,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我认识的人,他们要么事业有成,要么形象气质俱佳,但是都特别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好。
当周围人都在表达他如何如何优秀时,他会说“你们说的那个人根本不是我!”
很多人不解,这个人也太谦虚了吧?!感觉都有点凡尔赛了,嘚瑟得让人厌弃。
而事实是,他说的也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他内心就是那样认识和看待自己的。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小时候他一直在照同一面镜子,那个镜子始终在告诉他“你不好,你不够优秀,你长相不完美……”
这面镜子不是别人,就是养育他,和他最亲近的亲人。
他们无数次地强调眼前这个孩子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目的是为了让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
岂不知这个孩子甚少或者从来不曾听过周围人肯定自己的声音,他就认同了自己的那些不好,并不断地进行强化。
最终,他果然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确实哪里都不好!
这与我们最初的教育目的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行动指南】
在学生身上,不断地肯定、强化孩子们身上已经具备的优秀特质。
即使有孩子违反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我也要第一时间告诉当事人和其他孩子:他只是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不好。
我们要把一个人和他做的事区分对待,对事不对人。
千万不能因为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就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尤其对于已经崭露头角的,那些明显不会太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小家伙,我更要有十分的耐心。
要一边规范它们的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一定要不断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给他放大。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欣赏自己、嘉许自己,让更多的孩子成为高自我价值感的优秀接班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