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人用李煜的韵也写了一首《虞美人》,但与李煜的不可同日而语!

有人用李煜的韵也写了一首《虞美人》,但与李煜的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 会说话的锅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7:00 被阅读0次

为了方便解说,先将原词录之于前: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二)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词人在题目中说,这首词是用了李后主《虞美人》的韵,我们试比较一下: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看出,刘辰翁用了与李煜完全相同的韵脚,而且两位词人都是在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虽是如此,但两者高下立判,与李煜的《虞美人》相比,刘辰翁的词可不止差了一大截。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的词人,这首词写于亡国之后。亡国之后,词人常常做着关于故国的梦,但在梦中他就知道那只是梦,没有什么现实依凭,所以是“情知是梦无凭了”。即使如此,他还是嫌做的好梦太少,大多数的梦都是有关亡国的噩梦。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古有乐曲《梅花落》,词人便想象了一幅风吹梅落的场景,画面美丽,感情却相当悲痛深沉。这凄凉的夜风是谁刮起来的?是来自北方的“单于”。“单于”是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呼,这里当指代元蒙统治者,他们如凄厉的寒风一般,将满树梅花尽数吹落。这“梅花”便不再只是梅花,而是象征着南宋灭亡后,四处飘零的遗民旧臣,词人就是其中之一。“谁见”即是无人可见,由此显出词人的孤独。写“梅花如泪”,怕是在说自己默默无言,默默流泪,由此可见亡国之痛的深沉。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儿童即词人之子。孩子来信询问我如今身在哪里?我身处江南的烟雨楼台中,只是一切都改变了:亡国之痛由此衬出。李后主尚言“雕栏玉砌应犹在”,此词却说“烟雨楼台改”,人物俱非,悲痛比李后主更过之。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江山如画,却只能引发人心中的无限愁绪。所谓“古今愁”就是今昔愁:江山如画,昨日还是自家江山;江山如画,如今却已落入异族之手。古今对比,词人心中的悲愁不已。同一句话,不同时日说来,味道尽是不同。在这亡国之时,人与落花一般,随水四处漂泊,不知停于何方。这句写的是囯破人飘零的凄惨境况。

刘辰翁这首词从头至尾反复陈述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但前后不够连贯,尤其是上下两阕转换之处,意境显得支离破碎,不够浑然圆润。而李煜的词虽说也是陈说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但依次展开,上下两阕连为一体,意境浑然一体。李词胜于刘词之处,更在于李煜写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之愁,所以有了名传古今的警句。但刘词则限于一时一情之中,难以拓展到其他地方,引起的共鸣就少了许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人用李煜的韵也写了一首《虞美人》,但与李煜的不可同日而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nk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