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如何走向高效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叶圣陶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语文课程的基本能力是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帕尔默博士说过,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用的,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衡量学生是否学会了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律,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教师应想方设法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小练笔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小练笔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可是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却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笔者将当前课堂教学中造成小练笔低效或无效的原因和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作为机动环节,造成效果低下
1. 教学误区。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到我们学校指导语文教学,几位教师上了研讨课。有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小练笔环节,可是当学生刚要写或只写了一两句的时候,下课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师只好让学生将小练笔的内容留到课外去完成。在评课的时候,沈大安老师特意针对这种现象询问了两位上课的老师,两位老师这样回答:小练笔教学环节是个机动的教学环节,有时间就去完成,没有时间就留在课下完成。”这样的想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把小练笔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作为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怎么会有练笔效果呢?怎么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
2. 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教学现象,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重视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是读写结合、读写互动的有效方式;是语言迁移运用,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保证小练笔的有效性,切不可把它作为“摆设环节”,随意为之。
二、读文练写脱节,造成效果低下
1. 教学误区。
许多教师认识到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也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没有充分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就急于让学生写造成课堂小练笔效果低下,甚至无效。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只是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粗略地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便急忙出示小练笔:“读了这篇课文,我相信你们一定非常同情和关心卖火柴的小女孩,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她们飞到哪里去了?生活得怎么样?请你们大胆想象,接着课文写下去。”学生经过近十分钟的折磨,只写出几句干巴巴的话,即使写作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写出没有真情实感的空话、套话,甚至有的学生在朗读自己小练笔内容的时候,还笑得非常开心。
2. 教学对策。
面对以上的小练笔教学,我认为它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小练笔的无效,而且会造成整个课堂教学的低效,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我想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为练笔而“练笔”,没有认识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重要性,不知道读写结合的教学原理。读和写看起来是两个互不关联的概念,可是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表明:读是写的基础,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只有当学生静心走进文本认真阅读,和文本产生贴心的对话,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是读的表现方式,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得到情感的调动,以感悟文本的内容为生成表达材是读的表现方式,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得到情感的调动,以感悟文本的内容为生成表达材料的基础,通过写作来表达这种强烈的情感和体验。叶老说:“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所以说,在小练笔的时候,学生没有充分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没有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见解,情感没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小练笔是很难见成效的。
3. 案例印证。
《燕子》是一篇经典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用极其简练的笔法有顺序地描绘出活泼机灵、漂亮可爱的小燕子,思路清晰,形象生动。我根据此段文字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在感悟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学片段如下: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燕子的?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燕子外形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师:大家画得非常认真,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主要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
(教师梳理并板书。)
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三部分内容的?
生:先对燕子进行整体描写,然后分
《燕子》是一篇经典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用极其简练的笔法有顺序地描绘出活泼机灵、漂亮可爱的小燕子,思路清晰,形象生动。我根据此段文字的表达特点,让学生在感悟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学片段如下: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燕子的?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燕子外形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师:大家画得非常认真,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主要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
(教师梳理并板书。)
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三部分内容的?
生:先对燕子进行整体描写,然后分别介绍了羽毛、翅膀和尾巴。
师:你说得非常好,作者先写燕子全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再从头部到尾巴介绍了翅膀和尾巴。我们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也要这样有顺序地去写。
(播放课件: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燕子。)
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三部分介绍得生动具体的呢?
学生读课文,进行思考。)
生:作者写燕子羽毛乌黑光亮,非常好看。
生:作者运用比喻的写法,把尾巴比喻成剪刀,介绍燕子有一双俊俏轻快的翅膀。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作者并没有把燕子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写得非常清楚,而是抓住几个最有特色的地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写,或者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使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此段课文,感觉作者把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你们能不能模仿作者的写法,也来写一写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呢?练笔选登:我外婆家喂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长得真可爱。胖乎乎的小白脸上镶嵌着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三瓣嘴上还长着像小猫一样的胡须,吃起东西来胡须一动一动的,真有意思。特别是它总把那两只长长的耳朵竖得直直的,显得十分神气。
三、训练点不合理,造成效果低下
1. 教学误区。
在许多小练笔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训练点,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点:
小女孩多么想抽出一根火柴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啊,她敢吗?小女孩或许不停地问自己:“我能吗?”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如果我擦燃火
小女孩多么想抽出一根火柴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啊,她敢吗?小女孩或许不停地问自己:“我能吗?”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如果我擦燃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擦燃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擦燃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训练,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话语。可是这样的小练笔训练,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迁移运用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
2. 教学对策。
教师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设计合适的训练点,从而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小练笔的训练点可以在以下几处进行设计:课文内容的空白处、人物心理的矛盾点、意犹未尽的课文结尾处。也可以仿写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
3. 案例印证。
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在课文结尾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训练: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帐子拉开了,映入渔夫眼帘的是怎样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渔夫和桑娜之间会说些什么?他们今后将怎样支撑起有七个孩子的家?请你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话。
练笔选登:
洁白的、缀着补丁的帐子,被轻轻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