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是物质在得到能量补充之后,与不同物质结合,使其拥有一定活动程度的物质团,是所有大型生物最初的样本。
因为他们构成的偶然性,所以样子可以说是千奇百怪,而在这些雏形生物因为地面吸热散热的共同促进作用之下,他们会将原本杂乱排列的自身物质比例进行调整,当他们的比例和整体物质比例相似的时候他们就有了繁衍出和自己外形、活动能力以及发挥作用相似的后代,从而大规模的繁衍。
因为他们体积小,所以很多大型地质变动发生的时候他们无法逃离,也没有意识逃离,如果只是简单的震动,开裂,他们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我们的视野中那片区域可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甚至地貌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对于那些微生物来说,他们的活动区域本就不大,他们活动的区域和他们一起到了新的地区与他们没有改变生存区域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开裂的大地将新的物质带入地面的时候,他们就要面临升级换代的重大调整。因为高温高压下合成的物质普遍具有更强的受热能力,所以他们覆盖地表会争抢这些微生物自身的热量,而因为热量补充不足,物质难以保持稳定使得生物体瓦解的情况我在《生物诞生过程分析》篇章中就已经进行过了描述。
新物质承受热量能力更强也就更不容易改变,微生物是在不断调整自身物质排列的过程中将他们变为身体的构成物质的。新物质携带着庞大热量覆盖地表毫无疑问的会将与他们接触的所有生物都杀死,但是随着他们自身温度下降,他们会成为那些生物喜欢驻留的区域。
因为新物质承受热量冲击的能力更强,所以能够保存更多的热量,在恒星转到另一面的时候,这些热量向外散发的过程中,处于这片区域的微生物会更加活跃,在长时间的活动过程中,一些新物质的微小颗粒会被这些微生物加入其中,以保证拥有更长时间的活动能力。
同样是在升温降温过程中达成一个均衡状态,但是有新物质的加入,这些微生物活动能力的持续性会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他们活动持续能力更强,所以会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区域内那些因为缺乏新物物质而活动持续力不如他们的生物会渐渐被他们占据生存区域而灭绝。
除去这些因为新物质加入而活动能力更强的新型微生物发生的变化,那些因为地形变化而离开原本生存区域所在位置的微生物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因为不同高度流体的物质种类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在山峰原本高度生存的微生物一旦因为高度改变而进入到了与他们原本生存区域不同的流体层中,先前因为高度不同而不能接触到的那些已经可以构成生物的物质就会被它们接触到,这会使得这些微生物活动过程中将这些物质加入到他们的构成之中,这会对微生物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产生影响,在物质排列比例出现调整的情况下,一些病毒原本会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有可能有益变为有害,也有可能从有害变为有益,因为物质排列不同,所以生物将微生物摄入体内会发生的作用也会调整,他们的外形发生的变化不会太大,但是要追求他们原本能起到的作用就要从高度,气流改变程度等多方面分析。
随着地质变动、温度上升、物质移动、生物体内物质排列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这会使得西医很多已经分析出准确数据的物质反应不再那么可靠,需要从中医那种全方面分析,然后具体定义的方法才能准确应对,伴随着这些新物质构成的生物大肆活动,比他们蕴含元素少的生物会逐渐被他们分解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微生物面临的情况和大型生物面临的情况很相似,但大型生物经历的过程更为漫长,在新的微生物调整大型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冲突的过程中,这些新物物质会从外到内逐步延伸,最终成为大型生物基础物质排列的一部分,而这个过程中,因为排列顺序的调整,各种各样的病症也会在大型生物的身体上体现出来,能克服不良反应,他们能继续繁衍后代,被不良反应消灭,那结果也就这个种族的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