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公冶长篇5.8》
翻译: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真的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一个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负责军事。但不知道他的仁德。”孟武伯又问:“冉求呢?”孔子说:“冉求,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但不知道他的仁德。”孟武伯又问:“公西华呢?”孔子说:“公西华,穿上官服站在朝廷上,可以和宾客会谈。但不知道他的仁德。”
解读: 这一则比较长,但理解起来不难。 孟武伯一口气问了孔子对三个弟子的看法。但在孔子看来,他的学生们各有长处和优点,但“仁”这个境界真的没有人达到。 孔子认为某个人达不到某种境界的时候,会很委婉地回答:不知道。这个孟武伯也很死心眼,继续追问:老师,到底有没有呢?孔子只能回答,而且一口气回答了三个弟子的长处,子路是军事人才,冉求是财政人才,公西华是礼仪专家。这其实就是“器”,而仁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人格,他们还没有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