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趣味文学常识42《早发白帝城》

趣味文学常识42《早发白帝城》

作者: 听张老师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8-17 16:58 被阅读0次

李白、高适、杜甫三人曾结伴漫游梁宋,后来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杜甫比李白的年龄小不少,还是李白的“铁粉”。

历史上李白与高适年岁相仿,唐朝有漫游之风,再加上杜甫,三人曾一起漫游梁宋,即今天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关于时间有不同说法,清人说天宝三载,宋人说是开元二十五年。

杜甫的年龄比高适和李白小不少,这次漫游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在诗里反复提到,如《昔游》云:“昔者高与李,晚登单父台。”高适有一首《宋中别周、梁、李三子》,其中称赞李白天资高,心无杂念,不久就会有官位。

李白是一个狂放之人,这种漫游在他的诗中似乎没有留下太多记忆。不久,三人受北海太守李邕的邀请,再次相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位诗人结伴同游,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这段友谊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发生了变化。

天宝十二载,高适谒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很受信任。“安史之乱”爆发,他又协助哥舒翰防守潼关。潼关陷落后,高适追随玄宗西行,被授予侍御史和谏议大夫之职。

之后,永王李璘在江南造反,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等,讨伐永王。此时的李白一直在江南一带游荡,受永王李璘征辟入幕。就这样,高适和李白各为其主,身处不同阵营。

李璘叛乱被平定后,李白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被捕,关在浔阳狱。他向高适求救,甚是可怜。但高适应该并未出面相救李白。

后来,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放还,写了千古名作《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又名《下三峡》,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已年近花甲,人到暮年遭受不白之冤,国家处于动乱之中,这些遭遇让李白不堪重负,身染疾病,长期漂泊在外,身心皆无处安放。759年,因遭遇大旱,唐肃宗为了表明他是个好皇帝,要和百姓一起面对困难,就大赦天下。李白也在被赦之列,此时李白正好在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听到这个消息无比的愉快,激动,兴奋,自己不必再去偏远的流放地夜郎,让他惊喜万分,立刻从白帝城启程顺流而下前往江陵。

早发白帝城

[ 唐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中,猿的意象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象征凄凉、孤寂和愁苦。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常常被用来表达悲哀之情。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猿声的悲哀,以及猿声所引发的人们的深深悲哀。

而本诗句中的“猿啼”就是指猿猴不时发出啼叫声,往常的悲哀鸣叫,今天听起来感觉很悦耳,原来,这是跟心情有关的。

船行飞快,周围此起彼伏的猿猴啼叫声连成一片,让人感觉到耳边一直有连续不断的猿叫声,所以诗人说“啼不住”。这种非常传神的细节描写,真是令人折服。

相关文章

  • 乐诵经典(一)

    咏鹅 登鹳雀楼 静夜思 春晓 早发白帝城 乌衣巷 悯农·其一 悯农·其二 梅花 清明 故事园地 李白与老婆婆趣味...

  • 文学常识深

    学文学常识深 学海无涯文学在 学习文学路有常识在 文学常识深远有可学

  • 六首古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

  • 语文基础(二)

    一、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二、 字音 字形 词汇 修辞 文学常识 基础班——时代演进与文学标志的对应 中国古代文学...

  • 书法随记5

    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 每天学诗两首 第13天

    春宵 苏轼(宋)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 文化素养(记忆思维导图)

    传统文化 地理名胜 艺术成就 文学常识 历史常识 科技常识

  • 常识42

    浙江金华73岁的环卫工朱德正每天下班后,都会将衣服整理干净,把手洗干净,去镇上的图书馆看书。老人说,看书有好处,已...

  • 早发白帝城

  •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趣味文学常识42《早发白帝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pu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