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

作者: 1704项楚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09:44 被阅读0次

        战争这个字眼,对于我这个从来只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过的人来说很是遥远,或者说是从来不会遇到的事。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战争中的人们的生活,也许想过但绝对没有在意,而这本书就展现了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让我直面战争。

          20世纪70年代的阿富汗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尖锐,而在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他以自己的家乡为舞台,描写了一对主仆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阿富汗民族。

        在那个哈扎拉人被普什图人歧视的阿富汗,民族不平等很明显。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生于喀布尔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是普什图人,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他们一直是很好的玩伴。阿富汗有个风筝比赛,其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风筝就成了两兄弟的美好记忆,但在追风筝的途中哈桑被阿塞夫强暴,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但由于怯懦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从此心里被这件事蒙上阴影,哈桑被阿米尔赶出家,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一家逃往美国,在美国结婚。再回阿富汗看老朋友的时候,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亲兄弟,也要去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虽然民族冲突和战争是这本书的情节推动者,但阿富汗平民生活的苦难让我深受震撼。

        在这本书中战争,性虐待也许占了很大比重,但在国家的苦难史中伴随着主角的心灵成长史,在哈桑被强暴时的怯懦到解救索拉博时的无畏,也许是为了弥补年少时的过错,但更多的是担起自己做伯伯的责任,主角的心灵在一步一步成长。

        在开头的时候,风筝是阿米尔为博得爸爸的喜爱,来证明自己实力的象征,也是阿米尔少年时美好的回忆,而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这时的风筝就是阿米尔所一直追求的美好品质。

        虽然风筝只在这两个地方出现,但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诚实勇敢的哈桑总是能够追到风筝,而阿米尔用了一生去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p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