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商鞅,你会想到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变法的著名人物,把偏远蛮荒的秦国统一了中国打下了基础,为我们中国的大一统政治制定了基本框架。
然后呢,商鞅身死而秦朝国灭,不胜唏嘘。商鞅受秦孝公重用,两次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秦王政在祖先的基础上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国家二世而灭。商鞅最后逃亡到其属地,被车裂而死,从云端跌落谷底。
先从商鞅变法的管理学谈起。
商鞅是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管理高手,他似乎把治理国家简化成了一个打理一家公司,公司的目标极为简化,就是要利益最大化。他设计了一套极简洁又高效的激励制度,并且量化考核。(跟我们天天所讲的KPI考核是不是很相似?)管理学上有句话:不能被量化的东西就无法被管理。商鞅把这条管理定律发挥到了极致,管理国家变成了一条条简单的指标,军功等级变成了敌人的一颗颗头颅。商鞅变法使秦国统一六国,让我们看到了这条管理定律的最强威力。
但管理上还有一个方法,叫平衡计分卡管理,目的是为了避免管理者过于偏重短期利益,忽视组织的长期目标。商鞅变法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秦国因为变法而强大,但同样因为只关注短期耕战目标,忽视了国家的长期人文、社会目标,导致二世而亡。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极度追求了效率,却忽视了其他要素的平衡发展,可能是商鞅变法最终失败的终极原因。因为“效率”极致践行让“人性化”温度缺失,毕竟人是有七情六欲的高级动物,需要“合情合理”且“张弛有度”。
启示如下:
第一个,如果把主要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单一的目标上面,那么很有可能这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效果。
第二个,单一目标的设立,必然会带来其他价值和目标的缺失。而当其他目标和价值的重要性超过了这个目标的时候,系统很可能就会崩掉。
第三个,极端的举措能带来极端的效果。但是后世中国的儒家思想恰恰是强调中庸,也就是说在极端之间平衡和游走,拿捏好的度。这可能是商鞅变法带给中国文化的间接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