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在选择当中的对和错,你有没有选择的事情做了以后有后悔的,或者是你选择完的事情,结果做了以后觉得自己特别正确?其实,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没有那么绝对,重要的是你在当时的环境和情境之下,顺势而为,做出顺应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决定是最恰到好处的。
选择的对与错-项羽乌江自刎先用一个大家都知道项羽在乌江自刎的故事,讲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选择的对与错-项羽乌江自刎1.如果你是项羽在乌江会怎么办?
有的人可能会说,如果我是项羽,我就过江东,然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有的人可能会说,干嘛回去呢?我出来的时候这么辉煌,回去的时候这么落魄,没有脸去见江东的父老,干脆自刎得了,还留了个好名声。你更倾向于哪个观点呢?
2.下面用写项羽关于乌江自刎的2首诗,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题乌江亭》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看来项羽的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大家不难看出,明明是同一件事情,都是项羽在乌江自刎,那不同朝代的诗人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杜牧的话呢就是希望项羽还可以在卷土重来,而李清照很赞叹项羽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两个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了,其实不能想象,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朝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
《题乌江亭》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夏日绝句》创作背景
靖康2年,李清照老公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所以说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没有那么绝对,重要的是你在当时的环境和情境之下,顺势而为,做出顺应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决定是最恰到好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