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卯和他的小伙伴们迎来了入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同时也欢度了上学后的第一个春节,农历己亥年猪年,和往常不一样。
一、春节是什么?
上学前我会告诉你: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上学后你应该理解为:
春节是银河系第三旋臂边缘的一颗蓝色星球上的一种碳基生物,庆祝他们的星球又在该恒星系里完成了一次公转的日子。
二、春节啥意义?
上学前我会告诉你:
(历史意义)自古至今,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说:这一天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
(神话意义)春节俗称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另一种方式。
(农业生产意义)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上学后你应该理解为:
春节对于老人来说是团圆。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看春晚,拍全家福,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对于成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在外打拼一年的成年人来说,春节是忙碌生活难得调整期,不仅让人们有了与家人重逢,一起过年的日子,同时,也为来年的辛苦工作储蓄精力,让紧张的精神得到充足的休息。年龄又长一岁,留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可以再随意的挥霍浪费了,无论过去的一年好与坏,新的一年只争朝夕。
春节对于孩子来说是希望。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他们沐浴阳光,拙长成长。他们有梦想、有激情,就像他们制作的红灯笼,可塑性极强。新的一年,有着无限可能。
三、春节怎么过?
上学前我会告诉你:
扫尘:“二十四,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上学后你应该理解为:
慎终追远,静心、收心,不忘初心。
春节绝不是向懒惰和困难妥协的借口和避风港。
最后,作为过来人温馨提醒:求学路千条,勤奋第一条;少壮不努力,老大两行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