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做午饭时,突然接到电话问“是赵**老师的妈妈吗?”
我说“我是赵**的妈妈,不是什么老师!”
对方说“赵**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管理别的孩子,所以我称他为赵**老师。”
原来是学校科学课的老师打来的电话,被儿子在课堂上接话(替不守纪律的同学解释)惹恼了,所以用这种嘲讽的语气打电话来告状。
将近30分钟的电话沟通里,我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1.不理解老师用嘲讽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愤怒
2.已知事由是因为儿子长期不抄写笔记的无奈
3.对老师不积极改变死板教学方式的不满
4.老师不明确提出需求的烦躁
基于以上的自主评判,我的语言礼貌而冰冷,老师也是略带激动的否定我的任何提议,最后,我终于察觉到自己的对抗情绪,赶紧用致谢结束了对话。
儿子放学回来后,我要求他说明事情的全过程,一直以来,我也不理解为什么不做科学试验却要整堂课都在抄写,儿子一直抗拒,他的理由是“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我自己内心也是对这种上课方式不能赞同,和他认真谈过,也提供了抄写笔记本,无奈他就是不肯就范,也就不再干涉了,他能自我承担后果就行。
中午先生回来,说了事由,先生对儿子说:“上次咱们一起在得到上听过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怎样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记得吗?” 我说:“找来再听听!”
午饭时我们一起听了介绍伟大的科学家冯诺依曼的事迹,当他遇见不喜欢的演讲时,不会做出任何评判,而是安静地用头脑思考感兴趣的知识,不被眼前的事物困扰,他是科学家里双商极高的人物。
先生启发儿子的观点很赞,他的大意是:“尊重知识本身,被知识吸引!”
反思自己的引导方向,又是把事情当做问题去解决,忽略了人的感受。讲道理和给方案会让对方处于明知是正确,但也不想合作的状态。所以会得到老师的对立,儿子的抗拒!
此刻,真的很佩服先生,跳脱出对错之争,引导儿子思考学习的使命感,不局限在小空间里的事物人非。
而我需要改进的是,如何在不带评判的倾听中看见对方的善意,这是一直以来需要觉察反思的地方。不带评判的倾听,看见善意。
生活即教育,在真实的关系碰撞里才能成长智慧,践行出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