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上学回来,远远就见楼下一位妈妈好似在对孩子交谈着什么,继而又听见了几声小男孩的哭声,想是孩子闹脾气吧,我已然上楼。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我去厨房取开水,隐约听得楼下一对母子的说落声,出于本能的我又隔窗探望,原来是她们已经转至我正对面的一棵大树下,彼此正僵持着什么。
小男孩左冲右撞,似要挣脱妈妈的阻拦要去上学,而拦在身前的母亲则一再严肃声明:“你今天要是去上学,回来我就弄死你,从此也不许再进这个家门…”
“世间哪有不让孩子上学的道理?”我更是拉开玻璃窗,认真地倾听着她们的交谈。
大致原因是:孩子写作业马虎也从不检查,完了就看电视,妈妈教给的学习方法也不照做,所以这会妈妈累了,也心寒了,意思从此以后你不用再去上学了,这样上学还有用吗?还耽搁妈妈每天的上班时间,而且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也怨不得妈妈,更不是妈妈不给你机会,要怪就怪你自己不珍惜。
我终于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是现在已经晚点了,怎么还真得不让孩子去了?
面对着妈妈的阻拦,孩子一再点头表示自己想好了要好好上学,仍然挣脱着想要独自去学校,毕竟小学离这边住区也不远的,可是妈妈依然不依不饶,而且还很絮叨,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同的话语。
“你不能怪我呀,你这样上学有用吗?你想好去与不去的结果。”她双手摊开直视着眼前的男孩。
我这边终于急切着下楼,装作是刚好遇见,搭讪着上前相劝:“你们娘俩生气了?让他去上学吧,孩子还小慢慢来。”
这位妈妈望了我一眼,然后侧过身去背对着我,她好像根本无视于我的言语,立了几秒,我也只有知趣地走开。
小男孩泪眼巴巴地望着我,又一次委屈的哭了。
我躲在一棵发财树旁,眼见着她们就是如此几次三番僵持着、推攘着、博弈着彼此坚定的立场。
无论是撕扯拉拽,还是孩子又一次企图奋力地奔跑,显然在成年妈妈面前,孩子都处于劣势,他只有一再地撇着嘴巴,又不敢哭出声音。
最后孩子又骑上妈妈的电车后座,意图妈妈载着他去上学,这位母亲立刻用手指着他的头颅,威严地表示:“一、我不会送你去的。二、你要是自己去了,放学回来就永远不要再进这个家门,我也不会要你了。”
孩子知趣地滑落下来,妈妈骑上电车扬身而去。
也许她意识到时间闹腾的够晚了,是要赶去上班了,因为这个光景己经是下午三点。
空旷的车道上,只留下小男孩一人独寂地哭丧在那里。
他无助的左右望望,刚好瞥见了我注视的眼睛,终于为难地背着沉重的书包往家门口走去。
进入楼道的刹那,他又一次折回头来望向我一眼,再无消息。
但留给我的震荡,却久久余惊未去。
在育子的路上,不同的家长面对着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问题也将演绎着千变万化的结局。
就像这位妈妈面对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不是耐心陪伴疏导帮扶,当然也许她很忙,而是直接将孩子留守家中,自己去沉思反省。
试想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本身就处在一个顽皮的阶段,在学习上遇到松懈困惑,他又会如何通过自己去反思解决,很可能是反思的过了头,又不得不看起家中的电视,毕竟这么大一个娃,少有自律,自己呆家里又能宅出个什么新花样?
在孩子还单薄弱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以力相搏,威严恐吓驾御他的种种行为;等到有一天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他的这种受挫心理,还会再任意你指使摆布吗?
我见过许多父母言传身教,对待亲子关爱有加,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当然我也见过许多不幸的孩子,被父母冷眼相向疏于管理的,还有的从小由爷爷奶奶带领,缺吃少用没有零钱花,经历任意指责迁怒。
每每看到人世里这些冷漠不堪的一幕,我的心也总是一再的被抽紧拉伤无助。
彼时,写下这一段文字,内心也是翻腾起万千感慨,却力单身薄无以为他人做些什么,只念想着呼吁唤醒诸多家人,面对着教育难题,多拿出些耐心勇气,以更适合利他的方式来善待您的至亲。
也多么希望世间每一位亲子,都能得以被爱与关怀,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为新一代的幸运儿,赶路人。
毕竟,祖国的未来多扛在你们的肩膀,而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位孩子都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