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怪物来敲门》是由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执导,刘易斯·麦克杜格尔、西格妮·韦弗、菲丽希缇·琼斯、连姆·尼森主演的奇幻电影。
该片讲述了少年康纳在面对母亲的生死离别之际,遇见怪物树人,并在树人的感召下直面内心,拥抱成长的故事。
虽然这是个讲儿童的故事,如果你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这影片完全不是儿童能看的懂的电影,或者说如果是儿童去看只能看到的是一个很痛苦的故事,一个孩子面临母亲死亡的无助。
影片讲的内容其实是有很多,死亡只是事件之一,更多的是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梦想(或者说个人理想更合理)的冲突。影片大量的展示了人的内心中压抑,黑暗,愤怒的表达。更让人怀疑人生是美好的吗?这个深刻的主题……
影片里的怪物讲了三个故事都触及了灵魂的深度,我试着来描述下:
王子的故事
年迈的老国王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不久生病死亡了。人们把矛头指向了国王的年轻妻子,说她是女巫,为了篡位而谋杀了国王。但随后国王的妻子依照律法规定登上了王位。而国王的真正继承人国王的孙子当时年幼,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巫”登上宝座。
随着王子一天天长大,他有了心爱的姑娘,是个农夫的女儿。这个时候,“女巫”希望自己能够做王子的皇后而让王子抛弃农夫的女儿。王子带着姑娘逃走了。结果第二天早上,姑娘被人杀死了。民众们愤而群起攻向女巫;最后,王子终于夺得了王位,成为一名像他爷爷一样优秀的国王。
真相是,王子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恋人。他深知只有激发起众人的愤怒,才能打败邪恶的女巫。
牧师和药剂师的故事
一个是被人认为一心为民、勤勤恳恳的牧师,深受民众的爱戴。还有一个是神神叨叨、脾气古怪的药剂师。牧师在布道时总不忘说药剂师的坏话;并在药剂师想要砍掉紫杉树配制药物时进行阻止。有一天,牧师的两个可爱的女儿生了很严重的病。各种治疗、祈祷都没用。牧师找到药剂师,请求他帮助救他的女儿,甚至说药剂师要什么他都会给。
“包括信仰吗?”药剂师问,
“包括信仰。”牧师很坚定的回答。
真相是药剂师觉得牧师连信仰也愿意放弃就没必要再救了。拒绝了牧师救他女儿的请求,第二天,牧师的两个女儿死掉了。
影子人的故事
有一个人活的像影子一般。没有人看到他,或跟他有任何连接。为此,他非常的愤怒,因为,没有人看到他,就意味着他其实并未真实的存在。于是,他无所不用其极,让周围的人看到他。
影片中的怪物給小男孩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关于国王、牧师、影子,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何为真相、信仰、自我。最后男孩领悟出了他应该接受的真相,接着他告诉了怪物:有些事情要试着放手。这三个故事与一个感悟的真言让小男孩完成一个自我转变的精神世界的“成人礼”。最后他在生活中不再懦弱,对于同学的欺凌他学会反抗,他也理解了父母、家庭的不幸,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勇于接受母亲将要死于病魔的残酷现实。
从理解上,影片是用这样一个个的故事用超现实怪物来直播现实生活的残酷无情。但从我一个半百的人来说,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思——人内在的恐惧症在哪里?
怪物的情节是每个人都有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永远在说服自己去理解发生的一切。有时是白日梦的美梦成真般的令人兴奋,而有时又是被鬼压床的恶梦吓死人。而更多的时候就是找所谓的行为准则来合理化自己怎么去应对现实的不如意。
这说到底还是人都有拒绝承认自己在生死间痛苦的恐惧中。这也是影片的意图—死亡教育的意义。
面对死亡,儿童对父母依赖是无法有成人独立的生活能力的生存恐惧。而成人则是无法有个体面的生活的恐惧或者无法一直能活着的恐惧。
看看每当亲人过世时我们的表现就会有面对这情况了。我们哭泣到无法自控的地步,难道都是对亲人离去的不舍得呢?还是会回到我也有这一天的挥不去的悲伤呢?
影片的高明之处是并没有说怎么去超越死亡的恐惧,而更多的在说死亡是必然的,作为一个人要学会面对而不是逃避死亡的发生。而这恰恰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我们的很多文化总是制造了很多人生的美好来给痛苦中的人打气,是乎美好才是人生的真相。
这和我近来治疗一例强迫症很类似,患者死心塌地的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受害者,似乎所有的错误的强迫行为和想法都是在抗争外界对他的不公待遇的反击。而当我让他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内心需要放下“迫害”自己的行为才是立即要做的事时。才了解到需要提升自己心理能力的重要性。
回到这影片,还是给出了对死亡除了面对和接受,还有从生死轮回的恐惧里出离的暗示方法,之所以说暗示,是需要你仔细看很多老辈记录的画面(片子中外公的遗物画册等)有展示。当然我提议你还是看看《西藏生死书》更容易找到答案吧!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