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专家在讲座时,经常会提到父母要看到孩子。“看到”这两个字听起来好像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看到”并不是说孩子要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而是我们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只有如此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的需求,从而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
孩子刚学游泳时很害怕,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就会觉得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放轻松很快就学会了,甚至会教孩子各种放轻松的方法。
我们否认孩子感受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害怕是不应该存在的,就会极力去对抗害怕,而越怕什么往往就会越来什么。此时,再好的放松方法对于陷入害怕情绪中的孩子来说都是失效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孩子,就会理解孩子的害怕来自在水中没有安全感。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觉在水中也如在平地一样安全,孩子害怕的情绪就会逐渐消失,而没有情绪困扰的孩子才会有力量去尝试各种放松方法。这个时候的游泳对孩子来说,就只是一件掌握了技巧就会的事。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妈妈带孩子去逛庙会,本来出去玩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孩子却一直闹着要回家。妈妈觉得孩子太无理取闹了,本来是想带他出来玩,看看周围,长长见识,却弄的都不开心。
妈妈很生气,但又不想责怪孩子,就说:“庙会多热闹,多好玩啊,还有那么多好看的表演。”
孩子却说:“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看到的都是人腿啊。”
妈妈蹲下身子,跟孩子一个高度,果然是什么都看不到,只是周围被人群团团围住的热闹。
身高决定我们和孩子看到不同高度的景象,而人生经历让我们和孩子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看到孩子就是看到孩子与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如此才能更好地给到孩子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