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到这个小县城已经三年了,但是还是感觉有很多的不适应,以前说最快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是去这个城市找个学校上学,那么当你毕业之后就可以快速的和找个城市融合。
而今,如果再去找个学校上学是不可以的了,但是你可以尝试着跟一些人打交道,可能刚开始没有多少的差异化,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有些想法是截然相反的。
就简简单单的拿请客吃饭这一说吧,在市里,通常情况下一日三餐都是在外面解决,即使是夜宵, 也是更偏向于在快餐店或者打包带回家里吃,很少有开炉灶的时间,所以请客吃饭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会邀请到家里做客,然后张罗一桌饭菜。一般都是约好时间直接去定好的包间消费,这样都不打扰彼此的生活,再者也可能是因为居住的地方相离比较远,大家会选择一个中间的地方来作为聚餐地点。因此,在市里,如果有人邀请去家里吃饭,除了是亲戚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关系特别亲密的人。
但是在这小县城里,则是恰恰相反,如果是亲朋好友来了,那是一定要去外面就餐的,越是熟悉的人就越要注意场面和排场。如果此时自己还在家里准备吃喝以及其它佐料,那会显得自己不尊重对方,或者是不把对方当客人的感觉,当然,对方心里也不会很愉悦。
所以,在这个小县城里,去外面就餐是基本的礼仪。如果你跟对方说在家里吃吧,他们通常会显得有些意外或者惊讶。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天天在家里吃饭呀。在自己家做饭自己动手,再去别人家还得帮忙一起准备,自己在那干坐着等别人做好菜再吃也不好意思,所以他们更是极其不愿意在家里招待亲朋好友的,如果你跟他们说:‘在家里吃吧’ 他们会觉得你是看不起他,觉得他连一顿饭也请不起。
除去吃饭这一点外,还有一个就是对交通工具的不同解读,在市里,无论你是做公交,坐地铁上班,还是骑自行车,电动车上班,又或者是开车去上班,在大家的眼里都是很平常的意见事情,而且也不存在开车的会比骑自行车的更优越一点,大家只是依据自己居住的地方到公司的交通情况而选择交通方式。
但是在这个小县城里大多数的人会这样选择,如果家里有四轮的,是很少会开两个轮子的出门,而且即使自己可能上班或者出门用不上汽车,他们也必须买一辆在家里放着,以证明自己是可以买的起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月薪只有一两千的工人,却开着价值不菲的汽车去上班,路途遥远的除外,即使是离单位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也是需要开车过来的,或许代步工具可以彰显他们的家庭条件。
这也大概能够说明为什么有的在市里上班的人如果要回老家,不管有没有车都喜欢租赁或者借别人一辆名牌车回家过年。或许比起背后的一些闲言碎语和指指点点 ,多花点钱乔装一下更能让自己心里舒服。如果你回到自己的村里,这个感觉和体会会更加地明显。
我在想所谓的入乡随俗,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到哪里就适应哪里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二种就是在保持自己的观念下尽量找到彼此的融合点,既不排斥,但是也不盲从。对于一些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可以接纳但不一定服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