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里面有一些情节显得非常生动。负有场面感,很有戏剧性。这些情节正是因为它过于戏剧化,所以对它的真实感也有负面的影响。《史记》也没有这么写。例如:
作品的最后荆轲和舞阳捧着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ji去献给秦王。秦王列起仪仗队接见荆轲。作品是这样写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67054/28415ce7c21aabe9.jpg)
大概意思是荆轲左手抓着秦王的衣袖,右手用bi首顶着秦王的胸口。指责他,他并没有动手,说了很长的一段话。指责秦王欺负燕国,还sha了樊於期的全家,所以他现在是仗义报仇。他跟秦王说,如果你听我的话,那我就放你一条生路。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叫你马上成为dao下之鬼。
秦王说今天我肯定听你的了,但是临死之前,希望能够听一段琴声。于是就叫了美女来弹琴。美女边弹琴边唱。秦王说临死之前还想听一听美人弹琴,荆轲也默许了。然后美人一边弹琴一边还唱歌。这个歌词其实都是对秦王的提醒,于是秦王按照歌词的提醒,做出了反击的行为,所以最后导致荆轲刺秦的失败。
这段描写十分具有戏剧性。这里有荆轲和秦王的对话,还穿插了姬人鼓琴唱曲的轻松的场面。这个紧张的气氛和轻松的场面,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暗藏玄机。秦王从歌声的启发当中采取了行动。
这个从叙事的生动性,可看性来说,确实是非常精彩,但是经不起事实的推敲,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
《史记》则是另外一种写法,因此《燕丹子》就被后人看作于区别于,那些强调记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正史,而把它列入到野史杂传这样的一个系列里面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