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按照一成不变的节奏,井然有序地向前游走。按照我的理解,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年龄,应该是中年吧。百度查询,关于年龄阶段有很多种划分方法。但马上就要触到五十岁的门槛了,我怎么着也算是中年了,而且已经“中”度很深。特别是年初以来,眼花的程度与日俱增,这当然与用眼过度有关,但根本上还是年龄老去身体机能下降使然。
夏日,上午结束了千头万绪的工作,带着大包小包驱车回老家。父亲前年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虽然大哥就住在前面的院子,但从前的那种牵挂倍增,毕竟母亲已经是一个七十七岁的老人了。冬天的时候把母亲接到老城有暖气的房子里过冬,冬天一结束母亲就会盼望着回老家,毕竟那里左邻右舍都比较熟悉,平时出门就能收到问候,这比城市里那种无法言状的陌生感,叫人舒服得太多。
回到家,大门虚掩着,我从车上拿上大包小包,掀开门帘,母亲正在沙发上躺着休息,有点睡眼朦胧。见我进来,嘴里咕哝着:“感觉有些腰痛,躺着歇会,没想到睡着了。”我一样一样向母亲展示带来的东西,这是给你买的两样药,可以喝一个月没问题;这是两瓶灭害灵,是你上次要的。我买了一箱饮料,给你带了四瓶尝尝。这是一箱酸奶你记得早点喝了,别放坏了。这一摞子报纸比较厚,你可以垫桌子用。
以前回家只要打好招呼,到家的时候母亲一准做好了饭,但这一两年来,随着母亲身体每况愈下,体力也跟不上了,多半是我回去做饭。好在这一次考虑到天气炎热,我在寸头卤肉店,提前买好了凉拌小菜和切好的牛肉,还带着一袋子馒头。不多久,把带来的菜倒进盘子里,摆好筷子,就可以开饭了。
母亲是个勤快人、干净人,虽然每次打电话都叮嘱她,少干点活儿,干活时候注意身体。前两年,母亲干活儿时候,两次腰椎骨折,导致身体很快变差。虽然经过两次住院,其中一次还做了微创手术,但也仍旧时好时坏,甚至一度依靠拐杖才能蹒跚走路。后来去了很多地方诊治,好在去年靠着一位老中医的药酒,喝了十来个月见到效果,生活自理不再成为问题。此次见面,距离上次回家有半月时间,母亲气色不错,我也算放下了心。
午饭后,母亲依然躺着沙发上休息,把她的床让给了我。此刻,外面庭院里,有六月火辣辣的阳光,更有母亲种在各个小菜地的蔬菜,母亲把它们照顾的都很好,甚至烈日下还给它们找东西避暑,直到夕阳西下才取掉,以便它们能在夜间享受雨露的滋润。我也是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长大成人,午间的梦太短,装不下我冗长的童年,但我心里,一直都深深地记得。
午饭后我返回单位工作,半个小时的车程,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交换的便捷。今天晚上值夜班,没有回家。查看手机微信,突然在小家群里看到妻子刚发的照片,居然是她和女儿的合影。我当时眼前一亮,同时伴着心头一惊:女儿不是说到七月三号才放假吗?我再放大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水印日期,居然是刚刚拍摄的。连忙打电话给妻子,接电话的居然是女儿。
女儿居然自己回家了!说实话,这还是她平生第一次,进入大学以来她一共往返学校所在地天津四次,前三次都是我们接送。儿行千里母担忧。前两天还在争论放假怎么回来的事情,我想让她自己坐车回来,妻子还不放心要去开车接她。为此,我和妻子还争吵了好几句,说她太过于溺爱孩子。之后,女儿说7月3日放假,现在才知道这是她布下的一个“局”。她已经早早定好了车票,为了省钱,她还从早上七点多一下子坐普通火车到下午三点多到郑州,然后给自己留足换乘时间,下午七点多才从郑州坐上去濮阳的高铁。
她扣响家门的时候,妻子刚从单位加完班回家不久,打开门看到女儿,惊喜万分。离家四个月,已经明显消瘦的女儿,还拖着一只很大的行李箱,从自己不熟悉的旅程里,上上下下,据说累的胳膊酸痛。女儿要给我们制造惊喜,我们却是被“惊喜”到了。虽然在其他家庭这看似太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但我们仍要说,这份惊喜是实实在在的。今后,女儿肯定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无数次独自前行。这破天荒的第一次,也足以给与肯定。
一天时间,中午我回家看望母亲,晚上女儿到家看望我们。我们回家能让年迈的母亲,内心多了一份安稳。女儿回家看望我们,也让我们多了一份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