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是很棒的接受者。
穷人是差劲的接受者。
这一章节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不管是否善于付出,但大多数人不善于接受。比如,你是否不愿意麻烦别人?觉得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欠了一份人情。你是否不愿意接受无缘无故的馈赠?因为“无功不受禄”。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评价很低,觉得自己不配。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打击和贬低中长大,有可能听到一次“好”,接下来会随之听到二十个“不好”。即使遇到懂得赏识教育的父母,也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
长大以后,这种心理不会消失,反而会变本加厉。我们经常这样想:“因为不够有本事,所以才没拥有大财富。”
作者在这里竭力帮助读者打破这种思维惯性。他说所有的事情实际上没有意义,是我们赋予它意义,它才变得有意义。如果你说你有价值,你就有价值;如果你说你没有价值,你就没有。你会按照你的故事版本而活。为什么人们会说自己没有价值?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人们总是习惯性在寻找造成自己目前这种处境的原因。
作者在书中举了两个例子,说松鼠不会像人类想得那么复杂,所以它每到冬天就会贮藏松子,而一棵小树如果像人类的心思那么缜密,它最多长不过十尺。有句玩笑话这样说:个子不长,尽长心眼了。琢磨多了,还真有可能影响长个头。
作者在这里明示,要给自己内在加持,你说自己有价值,就会有价值,上帝从来没有给每个人贴上“没用”的标签。
我们不善于接受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曾经接受的教育是,“施比受有福”。作者在这里也改变这种说法,认为这样表述是不严谨的,施与受是同时发生的,每次施,都会遇到受的对象。给予和接受是对等的,也是同时担当的。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你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宇宙,减少对你的给予,让它别再给你东西。
有的人觉得做有钱人很丢脸,因为大多数人都很穷,惟有自己与众不同。我们要改变这种幼稚的想法,财富会让我们能做成更多想做的事,如果我们内心善良,财富会让我们更加善良。
具体如何去做,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接受者呢?
一是滋养自己。慢慢养成习惯,很自觉、很清醒地接受生命所给予的一切。二是练习获得财富后,不论多少,都沉浸在喜悦中,当自己当成“金钱磁铁”。
最后,作者总结道,你做一件事的方式,就是你做所有事情的方式。当我们接受财富带来的喜悦时,其他的好运也会随之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