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作者: 菠萝酒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0:34 被阅读0次

比较巴金《家》高觉新和老舍《四世同堂》祁瑞宣的性格特点。

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和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虽然都是四世同堂的长孙,他们的性格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毕竟生活的时代不同,其思想和性格特征上也必然有不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也不同。

首先从巴金《家》中的长孙高觉新的性格特征说起,高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身上有很严重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接受了新思想渲染的人,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他身为这个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其立身行事、言谈举止,都是在严格固定的行为准则的要求下培养出来的,生活在在这种家庭关系、礼治秩序约束中成长起来的高觉新,新思想虽然触动他的心灵,但是他深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再从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的性格特征,他身为祁家长子,摇摆挣扎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公民意识与侍亲尽孝之间既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新文化的追求者,在沦陷的北平受尽心灵的煎熬,他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但又背负着传统家庭长子的责任,只能鼓励三弟瑞全去为国尽忠,是传统与个性追求之间的犹豫者。

高觉新与祁瑞宣在性格与行为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对旧思想存在不满,他们都是“时代病”的患者,基本症状都是忧郁和痛苦,他们都是“四世同堂”的长孙,温文尔雅,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自觉地将全家族的平安和温饱的沉重负担,放在自己的肩上,而对其他亲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但是更重要的是高觉新与祁瑞宣性格特征中的不同点。如果说《家》中的高觉新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不安背景下封建大家庭长子的命运的话,那么《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则可以看作是20世纪40年代在严重激烈的民族矛盾冲突下长子的典型,在巴金《家》当中高觉新身为长房长孙,主要是家庭长辈的管教与约束,严厉苛刻,专横,冷酷,维护封建传统礼教的高老太爷,无法反抗,相反祁瑞宣受到的主要不是长辈的严格管教和约束,而是经济上的拖累。他的自我牺牲主要不是来自封建纲常礼教的外在扼杀,而是自己内在“家庭意识”的制约。他为了“家”而“自觉”熄灭自我追求,是出自对长辈及家庭的内心理解和体谅。

结论

现代文学当中的长子形象大部分都处在痛苦与挣扎当中,他们内心的痛苦远比肉体所承受的苦难更加的深刻。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追求与希望,但又找不到出路,高觉新与祁瑞宣都是这样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体。

相关文章

  • 比较,比较难受

    我有一个好朋友,总喜欢将我与他人进行比较。我在中国女性中算高的,168。因此但凡看见和我差不多高的,就得进行比较。...

  • 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现实世界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阿Q精神,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比人气死人。 但是我所说的阿Q精神,并不是比上不足...

  • 抄书—比较比较

    抄书既是意义!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除了想着如何挣钱,如何过上别人眼中的生活之外,好像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 这...

  • 比较(A)

    再细小的鱼刺, 长在鱼身上——快乐, 如果卡在人的喉咙——难过; 再纤细的麦芒, 生在麦背上——洒脱, 假设扎向人...

  • “比较”

    中国人的社会里充满了比较,以至于“别人家的孩子”一度成了某个时代的代表。 家里首席告诉我,人,一定要比较,没有比较...

  • 比较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爱上了比较。 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比老公、比父母…… 比脸蛋、比身材、比手饰、比衣着…… 喜...

  • != 比较

    != 在表达式两边的数据类型不一致时,会默认转换为相同数据类型,然后对值进行比较. 他是一个不等于的操作,比如a!...

  • 比较

    我在上海上班,住在嘉定,我一个朋友在徐汇买了房子,价值一千多万。 “你每天拼死拼活地图什么,干嘛不把房子卖了在嘉定...

  • 比较

    我们现在时常把"别人家的小孩""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当做一句玩笑。但是面上的笑笑却是心里一直以来难言的苦...

  • 比较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同是当小丑。 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国老师则会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ek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