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来源:埃里克森教练培训模块一板书
【核心概念解读】
什么是教练?
教练是基于成果导向的一种提问技术。
无亲和不教练,建立亲和的方式?
1) 加入柔顺剂:道出目的,提出请求
2)能量匹配,情绪匹配,动作匹配
3)捕捉关键词,进行回放。包括价值观词,高频词,高能量词。
4)中正。不评判,不说好也不说坏。
无合约不教练,建立合约的方式?
1)本次教练谈话想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2)为什么达成了这个结果对你如此重要?
3)在谈话结束后,如何确认已经拿到了想要的成果?
4)假如拿到了…,是否达到了你的成果?
成果框架验证以及隐形提问:
1)客户是否用正向积极的成果词汇?
不是的话 负转正。
2)是否描述的是SMART?
尤其是S,不是的话,请具体阐明一下。
3)聚焦可控
不是的话,问“您在这件事情中,应该如何如何?”
4)整体平衡
不是的话,上一个level问,“如果你是谁谁谁,你会如何处理?”
【个人体验】
因为公司敏捷转型自己半兼职成为敏捷教练,加上管理岗也一直在说辅导文化,基于此接触埃里克森教练培训,进行了一天的试听。
不亏是《教练的科学与艺术》,很喜欢从大脑生理和脑科学的角度阐明原理,让我这个理工科,很信服。
比如,如果在阐明成果框架时,对方用负向的词汇较多,我们需要把负向的转化成正向的,这个主要原因是,大脑潜意识里不太能消化“不,减,弱”等这样的词汇,但潜意识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我突然就意识到,我家宝宝总是吃饭时候如果有一杯饮料,我都会提醒他,“不要把饮料洒了哈”,但每次越提醒,他越可能洒,还把我气个半死。
对于小孩子,意识还没有发育好,用到的潜意识就更多,他可听不到,“不要洒”,他听到的是“洒”,自然就洒了呀。
还有大脑的镜像神经元,我们在跟别人建立亲和,注意匹配,匹配她的能量,动作,回放他的语言,她就像看镜子一样看到自己,就会很快建立亲和,也是以前知道面,但不知道why,觉得特别的有趣。
【行为指引】
因为目前工作中在用,有个想法,想把这个系列课程学完,唯一的就是会觉得,太贵了,一个模块四天课,一万块,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