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四月,一群学生娃儿放学后就到山里、草坡里摘苇菜、蕨菜,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勤工俭学,摘回来的蕨菜要先交学校一部分(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那些蕨菜给学校干嘛!),留少量自己家吃,还有一部分都是卖给游商小贩。
采蕨菜要眼力还要体力,一般都长在山坡、草坎的枯草、枯叶堆里,而且扎堆,外面包裹着像棉花一样白色的绒毛(图一),要专注、细心才能看到,摘的时候要爬坡爬坎,还得有胆、有力气爬,所以通常是出发一大群娃儿,过两小时就只剩几个娃儿了,能吃苦的娃儿为采蕨菜半天可以跑好几座山,一个多月的时间卖蕨菜能帮家里赚上百块,(那时候我们学费一学期45块)。
现在的娃儿可能放学后都是看电视玩手机了,只能让蕨菜肆意生长了!
高山茶小时候,四月里,可没有闲工夫,到了周末,一群娃儿们都泡在暖阳照耀的茶田里,比比谁家的茶先采完,一个个晒的黝黑,但却乐此不疲。
茶田按人头分配,家里人多的茶田自然就多,家家户户采茶就是“抢”的感觉,主要是抢时间,茶叶采摘不及时,迟两天的口感和味道都大不一样!一个月左右要采三次茶,最好茶的自然是清明前的,而同一个地方,我们高山地区海拔比低山高一千多米,采摘时间也要晚三五天左右,因为茶芽儿多吸收了几天大自然的日月精华,当地人们都自豪的把我们山里的茶叫做“高山茶”。
那些家里经济稍微好点儿的人家,明前茶会留一部分自己喝,剩下的再卖给茶贩,经济条件差的,就全卖给茶贩子了,之后两次的茶成长时间短,吸收大自然的光照雨露能量少,价钱自然要低很多!
但,现在不一样了,采茶是找几个专门做短工的留村大婶儿一天就搞定,而且大家都愿意留足自己喝的再卖!
小时候,四月里,还帮着给玉米育苗,给贝母施肥除草!……
小时候,快到四月,就开始忙的不亦乐乎!现在,我不用干这些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蕨菜还在,茶田还在,贝母还在,那时候的伙伴却一个也没有见到!
那就下次再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