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什么?是儿时的回忆。
年是什么?是父母的牵挂;
年是什么?是吃美味佳肴;
年是什么?是往年的总结;
年是什么?是新目标的开始;
年是什么?是催老的利剑;
年是什么?是家人的陪伴;
年是什么?是割舍不断的乡情。
年,是中国最大的节日,没有哪个节日能让广大人民实现如此大的迁徙。“小年”的到来如军队里紧急的军哨,所有走南闯北的人们都往家乡集合,无论那些工地搬砖的,还是富甲一方的,个个衣着得体的满载而归。
农村的年总是来得早些,都说过完腊八就是年。每当进入腊月,地里的农事早已忙完,地里只剩下长得茂盛的青菜、白菜、大蒜、香葱、菠菜……,家里则装满玉米、小麦、土豆……。因此腊月是人们庆祝丰收,享受清闲的日子,一旦过完年,老人们就该春耕,年轻的小伙子们也该继续外出上班了。
杀年猪、磨豆腐、炸酥肉、宰鸡、宰鱼、做年糕都是大人们的活,孩子们只需想着法儿的玩,玩累了到火炉边烤烤受冻的手和脚,顺便到盆里捞上几个酥肉吃,或者烤上几个土豆吃,亦或是嗑几粒瓜子和花生。孩子的玩具也大都是自制的,陀螺、风车、弹弓、高跷……成群的孩子在操场玩着玩具,不用考虑今年的收成,也不用考虑寒假作业是否做完,这几天的家长总是给予孩子最大的宽容。
年年有余
酥肉
自制风车
玩沙
父母们早已联系那些在外工作的孩子,确认他们的归期,不问收入,不问是否晋升,只关心到家的确切时间。总有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归来的孩子,父母们惆怅满脸,果真孩子长大了出息了,就是国家的人了,为着这个大家的繁荣昌盛,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入其来,让很多已经购完车票的人们又退票坚守岗位,一边是父母的牵挂,一边是蔓延的疫情,作为一线的医务人员,只能给父母报平安的同时嘱咐父母加强防御。
突入其来的雪犹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猝不及防,它摧毁了供电和移动网络,整个村子似乎回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晚上家家点上了蜡烛,围炉夜谈,不用抢红包,不用了解疫情,也不用关心微信群、QQ群里的消息,这好像是为了弥补多年来孩子们陪伴的缺失。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好好的闲下来陪老人聊天,陪孩子玩雪真的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况且已经十年没下这么大的雪了。陪孩子玩雪老人是反对的,一是担心孩子长冻疮,另外还担心孩子受寒生病,老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只是就此扼杀了小孩爱玩的天性和感知新鲜事物的机会,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十年难遇的大雪
那个我们盼着回家却不得不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今年只能独自坚守在防疫一线,疫情当头,疫情就是命令。本来策划着等她回来,初一带着全家一起徒步丹霞山,初二回娘家的念头也只能打消。我们全家也有多年未一起去过丹霞山了,记得小时候,我们全家每年三月三都要去一次丹霞山,据说丹霞山非常的灵验。三月三去丹霞山的人都是去还愿的,每当人们对佛许下的愿望得到实现时,人们就会带着一片虔诚的心,带着香、纸钱、公鸡来还愿,以感谢佛祖的庇护。至于回娘家,它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风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去,大家也难道在这样的闲暇时间共聚一堂。在得知爱人不能回家过节后,我带着两孩子赶在春节前去里一趟“娘”家,算是替爱人表达对父母的孝义。虽然孩子们快半年没见着外公外婆了,可是见面后却分外亲切,终究是血浓于水,吃完烧烤赶着回家时,孩子们依旧跟以前一样依依不舍。
大人小孩都喜欢的烧烤
当聊起爱人工作时,父母们多少是有些担忧和后悔的。父母们的担忧和后悔不无道理,卫生行业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加之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随时命悬一线。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医护人员经常24小时值班救死扶伤,收入却赶不上其他行业?为什么医护人员救治不了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却要遭到漫骂或砍杀?为什么灾难时医护人员和军人一同进退,却不能受到跟军人一样的优待?是的,没听说过武警官兵没救着地震中或洪水中的灾民被漫骂和砍杀的吧。医疗资源的稀缺和对医护人员的过高期望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矛盾都能化解。
年前恰逢一老人去世,九十多岁了,在现代来说,也算高寿了。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平均寿命正逐步提高,村里九十多岁的老人还有许多。不仅年长的老人增多了,这些年小孩的出生率也挺高,村庄正在外外扩展,很多老房也被新房替代,幢幢别墅拔地而起,我已不太记得这些新房下原来老房的模样,正如我不太认识很多现在长大的年轻人。晃眼间,离家竟然快20年了,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不然就该生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