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传统社会中,传统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或仕或商,男耕女织,分工明确,这也造成了男强女弱的现象。
现代社会则不然,男女平等,女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量的工商就业机会,成就了许多杰出的职业女性。
所以在家庭中,男强女弱的格局被打破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理论上说,夫妻双方要不断学习,共同进步,但是由于现实原因,总会有一方跟不上另一方的成长,由此产生一糸列矛盾。
在现实中,我见过很多女子成长起来了,男人原地踏步,结果矛盾来了,生活过得不太理想。
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现实生活的例子,两例,一位是公务员,县份F官。
他为人正直,奉公守纪,清贫!他有公车,除了公务,他不敢用!
他老婆则不然,某商业银行高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收入很高,公车还能私用。
所以,在家里,老婆说了算,吃完饭,老婆说,“老李,洗碗!哦!对了,我脱在床头边的衣服也洗一洗!”老李唯唯诺诺,低头去洗碗,洗完碗洗衣服。
老婆,出门,远远地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
上了车,驾黑色奥迪绝尘而去!
老李的老婆,曾是县属企业的会计,漂亮,好学。
刚结婚时,小鸟依人,后来,商业银行招人,通过老李帮忙,把她调了过去,不几年,晋升高管,气场,作派随之改变。
不过,老李的老婆仍然恋家,他们感情很好,只不过,在单位唱惯主角,在家没转过弯,仍把老李当员工使唤。
第二位,某某,他年轻时一表人材,性格刚强。
后来当兵(1962年)。在保山。他当兵三年,除新兵三个月摸过枪之外,都在后勤,酿酒。
后勤所在地在军分区大院,军分区大院“吱吱喳喳”的女兵很多,时间一长,就有一女兵对他有意。
一次,某某因公负伤,住院3个月,哪女兵隔三插五地看望他,关心他。
在三年的交往中,女兵主动,他被动,临近退伍,他居然打退堂鼓。女兵伤心地看着他退伍。
后来,听人说,那女兵有点背景。他回到村,因为家贫,哥弟多,只能上门。
那几年,酿酒很赚钱,某某跟老婆说,我们开个酒坊吧?
他老婆同意了,开了半年,生意很好。在村里,往往有这种人,她们见不得别人赚钱。
她们开始挑拨离间,“老婶,不要给你家男人考酒,男人一有钱,会变坏!......他又是来上门,你放心?”
他老婆一听,有道理,马上拍板,关门,回家种地,安稳!
某某回家种地,一种就是几十年。安是安稳,时间长了,老婆又常常报怨,你看你,钱也苦不着,没有本事!
某某早已不再刚强,唯唯诺诺!
看来,婚姻会成就一个人,婚姻也会毁掉一个人。看遇到什么人!看娶(嫁)什么样的人!
但终归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苏格拉底就喜欢凶悍,吵闹的老婆,他说,吵闹能促使他的专注!帮助他思考。
第三个例子,书本的,这位男主值得称道,包容对方,自强自立!
《男女关系》作家唐敏写的,书中女主也是职业女性,商业高管。
高收入行业,高收入岗位,碾压另一伴。
她的老公,茅思道,气象局的,吃财政饭,清水衙门。
但是老公不甘示弱,偷偷自学,他每天都跟老婆说,我出去打麻将,然后去读书。
茅思道打了三年麻将,闷声爆雷!他考取了美国的一所研究生院,研究大气力学。
他老婆万万没有想到,老公居然会玩这一招!
她坦言,她现在才算了解男人!他们从小的传统教育:他们一生都在盼望成功!盼望出人头地!……
最后,茅思道与老婆相互成就,携手共进!
唐敏的观点无非揭露了一个事实,在婚姻中,从来都充满竞争,两性的竞争!
只是在传统观念中,男性一直处于竞争优势,属于强者。女性处于屈从的劣势地位。
说了半天,可能有人说了,这不是挑拨家庭矛盾吗?一个家庭,男强女弱,或女强男弱,反正谁有本事多挣点,到头来都为这个家,不一样吗?
不一样!早年,我读过一篇文章,作者长江。文章刊登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主流期刊,观点绝对正能量。
作者是位女性,她的文章叫《事业是人生的桅杆》,事业怎么是人生的桅杆?听作者一一论述。
作者是位女兵,文艺兵。作者自述,自己娇气,又有个性,所以,在队部不受待见,提干无望,失望中她看到希望!写作!
她开始写作,并初步悟出:写作,还有转业回城,嫁人可能是人生的依靠,是人生的桅杆。
后来,她转业了,到了单位、工作中,再次失望!再次痛苦!痛苦中她还看到希望:嫁人!嫁人还是人生的希望,是人生的桅杆。
后来作者自述,她从少女变成了少妇,又从少妇熬成徐娘。
她看到身边的亲朋,结婚离婚,再看看自己红颜变老。
作者忧虑了,开始反思?一个女人将全部希望押在男人身上,未免愚蠢?!
作者终于开悟!她重新开始写作。她不屈从于默默奉献,满足于做做家务,相夫教子。
作者最后导出,事业才是人生(男人,女人)的桅杆!
上述观点,可能过于激端,我个人认为,对于家庭来说,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事业。
也是分散风险的策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罗筐里,万一另一方暂时没有工作,起码不用动用存款,还有收入供孩子上学,同甘共苦,渡过难关!
当然,家庭内部事务,条件允许,愿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另当别论!
2023年12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