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俞(俞敏洪)在某个公众场合的发言,遭到了全国部分女性的“”讨伐。可见,领导者把话说好多重要。本期我来聊一聊领导者不得不学的说话艺术。
1.谨慎使用“负面评价”
我欣赏的优秀的管理者,非常善于激励。十句话里至少七八句都是带着正面期待的激励人心的话,然后委婉地用一两句话提到达不到目标之后的“惩罚”。因为优秀的领导者深知:一句批评常常能抵消十句鼓励带来的效果,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损失厌恶”,就像我们损失100块钱的痛苦远不能被捡到100块钱的快乐弥补一样。这不单单是“自尊心强”与“自尊心不强”的问题;每个人都愿意受到表扬,不愿意被批评。这当然不是不能“批评”的意思。 假如一个管理者希望一个员工认真去做好一件事,无外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激励和惩罚。那么哪一个更有效呢? 经济学家粱小民说,在几乎每一个公园里都写着“凡偷盗(或攀折)花木者罚款若干”。但在纽约的一个植物园里却写着“凡举报偷盗花木者,奖励若干”。结果是在前一类公园中,花木被窃的事时有发生,而在纽约这家植物园,花木保护得很好。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激励显然更有效。人性相通,我想这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2.当众表扬,私下批评更有效,而不是相反
我们生活在和周围人共同组成的场里面,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周易有云:人抬人,越抬越高;人踩人,越踩越低。一个员工在其它人心中的形象,直接受到其上级的评价的影响。如果一个上级经常当众批评一个员工,根据认知协调理论,周围同事势必认为该员工一定很差,这种认知反馈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势必很容易影响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明星的人设(如白百合、吴秀波等)崩塌了,他的职业生涯就差不多结束了。这里才真正涉及到了“自尊心”问题,也涉及到了其它利益相关问题。 我觉得在工作中,上下级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基于这样的前提,领导者如果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为员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那样将会让员工受到莫大的鼓舞,员工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自发地去认真完成复杂的任务,领导者也更能获得员工的信任,领导者和其下级作为一个整体,也会是一个良好的形象。领导要真正批评一个员工,一般会把TA叫到办公室,然后关上门。这样的举动其实是非常高明的。
3.不做牵强的比较
我们小时候都有听到过类似的话,“你看XX家的孩子好厉害……”,用榜样来做激励本来没有错,每个人都需要榜样来激励自己。但是,不得不承认,每个个体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本来不大,那么这样说就很有效果,如果两个孩子之间差异较大,这样说就会效果甚微甚至起反作用。为什么呢? 拿跑步来举例,如果大家都双脚站在同一起跑线,那么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小,有可比性;如果一个孩子站在起点,另一个孩子直接站在终点,或者一个孩子用脚跑,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跑,这就不具有可比性。如果前提不一致,却硬要来比较,那比较的意义也就稍显牵强了。
4.小结
领导者要表达一个内容,表达方式有多种,但对员工最有激励效果的表达方式是,在正式的公开场合带着正面期待的话语。
下面是举例。
A
大领导(当着所有基层管理者的面对某层管理者)说:“xx,你看xx部们xxx,同样是女士,已经升任总监(中层管理者)了……”
显然,A句话没有下面这B句话更有激励效果。
B
大领导(当着所有基层管理者的面对某层管理者)说:“xx,我认为你非常具有当总监的潜质,能力足够,只是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只要再努力一点,一定没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