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书目前正在举办“晒日常01—— 三年过去了,再翻一次你的包吧”,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能够激起大多数人很想的欲望,而且有话可说。反正,我看到这个题目时,立刻就想找个时间静下来翻翻包,检视一下,省察一下,再写几个字,这是件开心的事。
回顾一下,简书大多数活动都带有这样的特性——展示我们自己普通小民说不清道不明的平凡生活。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也愿意看看别人的日常生活,一点好奇心,一点倦懒的无任何功利心的窥视,一点带有kill time性质的街头围观。
我们为什么愿意展示自己的生活,愿意被窥视和围观?
武志红一句话道破天机:“不被看见即不存在。”
(2)
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多数而言,均极其琐碎而无价值。但是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从微信群到QQ群,大家都在孜孜不倦地事无巨细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喋喋不休地念叨着自己的观点和喜好。笔者所在的一个同学群基本成了群猪展示自己日常每一个生活细节的舞台,从早晨吃了几个包子,到白天喝了几杯茶,到晚上走了多少步数,他的吃喝拉撒睡,他去的每一个地方,只要他觉得可以展示,都会成为被展示的内容。当然别的同学也在同频顺便展示下他们的生活,同学群成了大家分享生活、展示生活的大空间。比如,有一个富婆女同学就不停地展示她居住的豪宅,以及各种价格不菲的用具、食物、宠物等,虽然一帮围观的穷人内心不以为然她的炫富,但是围观本身仍然能够带给双方乐趣。能够发布出来的生活片段必然是经过筛选、有舍有弃,但完全不妨碍一帮子同学在这里乐此不疲、乐不思蜀——他们已经不屑于和爱人孩子分享一切,而是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多的熟人或者陌生人分享。
为什么?这些日常细节有什么意义?展示本身有什么意义?
不被看见等于不存在,这是强大的心理需求,无法忽视无法克服,当然也就无需压抑。
废柴的日常也是成就废柴人生的必要环节。
(3)
曾经有相当长时间,我认为大多数关系都是种负担,消耗了太多精力,得到的滋润却非常之少。哪怕是亲密关系,磨合、斗争、期待、失望……增加了种种麻烦,反不如孤单一人清爽利落;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内向的人,昼夜晨昏,孤独圆满,怡然自得,社交越少越好,圈子越窄越好。
虽然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可是从最早的天涯博客,到QQ空间,到朋友圈,到简书,喜欢写喜欢更文,看似自娱自乐,还声称过“写给自己看”,声称仅仅是“用文字淹没生活”,但阅读量是要看的,天涯时还关注过自己所在博客板块里的排名,本质上不都是在“求看见”吗?
隐者陶渊明虽然门前无车马喧,可还是要向大家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讲讲隐者的生活逻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梭罗在湖边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可是还是得要写下《瓦尔登湖》以昭示天下人他的心迹理想和愿望。
不被看见等于不存在,这是由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自恋心理演化来的,无可厚非。
(4)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起她看过出轨老公的微信,絮絮叨叨地都是向那个小三汇报他的日常生活:肚子饿啊,觉得冷啊,吃了一碗面条啊,开会啊,公交车上看到的街景啊等等。小三对这些情况汇报基本上也没啥反应,就让他那么倾诉着。朋友很纳闷,说她老公从来沉默寡言冷静无趣,只关心大事和有用的事情,在他们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全不像这么琐碎无聊,完全换了个人一样。
呵呵,寂寞的求被看见,热闹的求静一静。看似高冷的朋友老公,内心也有“晒日常”的需要,那个小三的存在,也许恰恰因为她愿意不吭一声地倾听。朋友并非不愿意了解他的晒日常,只是还不太了解人性而已。
生活哪有那么多道理啊,不就是平凡的生活中一点点被关注的温暖,一点点被看见后的欣慰,如此而已。
又想起卓别林说起的金句: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也可以坚持不让你看见。
不让你看见,就让别人看见,作为人性的基本需求,和吃喝拉撒睡一样重要,咱们能忽视么?!
行走 学习 悦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