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女王与苏丹:一本关于“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故事书

女王与苏丹:一本关于“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故事书

作者: 珞历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6:47 被阅读0次

    近日终于啃完了一个大部头,挺厚的一本书,挺远一段历史,《女王与苏丹: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一封信开始的联盟,持续了十七年,改变了一段世界历史。

    伊丽莎白这个名字很受欢迎,“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名作《羊脂球》里的女主就叫伊丽莎白·鲁塞,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她叫伊丽莎白,只知道她绰号羊脂球,是一位可怜的女人;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伊丽莎白则是聪明机智的可爱角色,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最卓有见识的一个,最后和达西先生终成眷属。

    历史上成为女王的伊丽莎白就有两位,伊丽莎白二世是现任英国女王,但这本书所说的女王不是她,而是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个王,第三序列的她最终在弟弟去世和姐姐“血腥玛丽”去世后,登上女王宝座。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视婚姻为外交,兜兜转转最终嫁给了英格兰。

    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她在25岁年轻貌美之时加冕为女王,却终身未嫁,有“童贞女王”之称。

    虽然在她登基后的20 多年里,从未缺少追求者,即使在她53 岁高龄之时还在上演求婚戏码。美国历史学教授威尔·杜兰对此曾说:“伊丽莎白一世在政治上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她一直不嫁。”而女王最终说出了一句让英国人热血沸腾的一句话:“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带着某种自我牺牲的韵调。“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视婚姻为外交,兜兜转转最终嫁给了英格兰。

    她成功地维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使英格兰成为彼时欧洲最强大,最富有国家之一。开创了“黄金时代”。然而宫廷戏码总是惊人的相似,伊丽莎白一世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她死于伦敦谋反的宠臣,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最终为其光辉的建树蒙尘。然而这一切只是历史而已。

    值得关注的是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文化鼎盛,诗歌、散文、戏剧空前繁荣的时期。马洛、斯宾塞、莎士比亚、培根都在那个时期,文化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的盛世。

    读这样的大部头是一种尝试,一个时间段,一天或许一周,只做一件事,这是奢侈的尝试。而这样的大部头书籍内容实在过于丰富,习惯性地从细节去阅读,找到不同。

    翻开《女王与苏丹: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一书,序言中提到了一封精美绝仑的信。这是一封写在一张缀有金沙的羊皮纸上的精美信件,信的上方是精心设计过的花押,非常惹眼。

    一个配着银囊绸缎制成的袋子,包裹着这封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写就的华丽信笺,风格化的阿拉伯字母造就了某种诗情,区别于女王曾收到的所有外交信函,也是有史以来土耳其苏丹和苏格兰统治者之间的第一次交流,这是一个联盟的开端。

    历史的偶然性造就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结局,就是这样一封精美的信件缔结了“最不可能的同盟”,从这封信出发,结成了一个充满矛盾又错综复杂的联盟,促成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东方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上的往来共赢和渗透。

    奥斯曼帝国苏丹,顶着神秘的头纱沉淀着往日的辉煌

    本书所指苏丹是奥斯曼帝国新苏丹穆拉德三世,穆拉德三世(1546年7月4日-1595年1月15日),他的执政时期是从1574年到1595年。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曾经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版图之辽阔令人叹为观止,商国崛起、扩张、停滞和最后的衰落消亡历经600多年,最终奥斯曼帝国如一头迟暮巨象被攻击、被撕咬而最终精疲力尽地倒下,让人感慨万千。历史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沉淀着往日的辉煌,这便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具有伊斯兰教性质的君主神权且政教合一的国家,“苏丹”(Sultan即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自称“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对臣民拥有无限的权力。类似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对所有臣民掌有生杀大权。而宫廷和皇家的残暴都是惊人的相似,为了自己皇位可以勒死自己所有的兄弟,实在耸人听闻。

    本书中还提到苏丹苏莱曼一世是这样描述的,“跨坐在一匹白骏马上,马身披着一块金布,上面缀满最珍贵的宝石”。“头上裹着上等的白色褶布[头巾],白布长约15码,是用丝绸和亚麻织成的,类似卡利卡特[印度]布匹,但更加精致华丽,在他的王冠顶部有一小簇白色的鸵鸟羽毛”,这种独特夸张的头纱,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文化。

    一封横跨欧亚大陆的精美信件,搭起了一座桥梁,接通了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文首提到的信是 33 岁的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三世(Murad III)写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封信横跨欧亚大陆,从君士坦丁堡到伦敦,辗转了 6 个月,直至1579 年 9 月底才最终提交女王手中。

    本书第4章“君士坦丁堡的合适人选”一节中,详细叙述了这封信的来龙去脉。转载了伊丽莎白一世给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三世的回信: “伊丽莎白,承蒙天地唯一的创造者、最强大的上帝的恩典,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女王,对抗各种偶像崇拜者、冒称耶稣之名的基督徒的最战无不胜、最强大的基督信仰捍卫者,向最尊贵、最无敌的君主,穆拉德苏丹(Zuldan Murad Chan),最强大的土耳其王国的统治者,东方帝国最至高无上的君王致以问候,祝您幸运快乐。”

    这两个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之间的联盟从此拉开序幕,“ 她的代理人和商人从英格兰领土乘船而来,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干涉”。这位遥远国度的女王隐晦地接受穆拉德的宗主地位,苏丹授予英格兰优于迄今为止奥斯曼帝国授予其他基督教国家的特权,穆拉德告诉伊丽莎白,他已获悉“ 她的商人抵达了我们神圣的领土进行贸易”

    这个联盟带来了贸易往来,两种异质文化间的模式在永恒的利益驱使下变得微妙,它们互相渗透共同打造出一个丰富且矛盾重重的“地缘政治”新格局。除此之外异域风格的神秘和未知催生了英国独特的戏剧文化,对英国而言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光辉时刻,初期有马洛的《帖木儿》隐晦地表达了英-奥-摩三国的微妙关系,有恐惧,有不安,也有喜悦,再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那著名的一磅肉让人无法忘却。毫不夸张地说,有半本书都在描述戏剧,对于个莎迷来说,读之特别过瘾。如同书的原标题This Orient Isle,是英国的“岛屿故事”,抑或是“东方的岛屿”,都源自于莎士比亚的诗情。

    写在最后:时代大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博弈和权宜之计

    《女王与苏丹: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是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作者杰里布罗顿从微小之处,发现大背景里信仰、政治与权力的博弈,宗教的伪像被打破,16世纪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不再那样不可调和。

    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间旷日持久的广泛深度交流,在联盟存续时间相对而言是友好的,那是一段几乎不可能的“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渗透,即使随着“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去世,都铎王朝的终结,这段历史对后世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颇有启发。

    就像文首提到的那封装帧精美的信件,语句本身是羸弱的,但它背后承载着的却是厚重而伟大。唯美的体现恰恰是现今社会非常可取的方式,愿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永远留存那份美好。

    (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王与苏丹:一本关于“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故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ll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