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写作升格指导训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盼望着》,课型为写作升格指导训练。下面我将从说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说学情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写作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思路清晰》,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和形成的思考能以清晰的思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整理自己的思想,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厘清文章思路和行文结构的基础,但整体准确把握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思路不够清晰,文章结构散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先后与详略。条理清楚,会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其中“条理清楚”的要求就是指向清晰的写作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 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 设计导图,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思维导图的好处。
3. 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谈话-讨论”法为主,辅以必要的讲授,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意愿,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思考评价法,师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自主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点明病灶:本节课的主题是“思路要清晰”,我以一个简单的自由说话导入新课,要求学生以“放学了”为开头,每人说一句话,串联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并将学生说的内容归纳为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借助关键词“放学了”一层层递进,扩充,再将这些关键词进行排序整合,继而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思维导图。设想学生会因为限制较少,可讲内容较多,而显得杂乱无章。紧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你觉得这个故事讲得好吗?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重点——思路清晰。
最好的写作理念从来都不是去教写作,而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写作激情。以故事接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既激活了课堂又类比引出思路清晰的教学主题,让学生明白“言之有序”的重要性。
(一)遵路识真,讲授“思路”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借着黑板上的学生串写的思维导图巧妙地引入叶圣陶关于思路的比喻:“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这一思路的开展。”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空山新雨后”的感觉,反之,写作顺序混乱的作文带给读者的只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经典重现,探寻“思路”
那么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践和学过的课文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明确如下。
1、抓住“题眼”,明确写作目的。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起着约束、限制作用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
《盼望着》,“题眼”是“盼望”,盼望自然风光,盼望美好情感,盼望扬帆远航,乘风破浪,盼望世界和平,盼望是发自心底的期望。同时也要注意“着”表示的事件正在进行的意义,提示学生要写这种情感的发展过程。
2、明确中心,取舍好材料。
审清题目确立好中心后,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安排好材料的详略。有的材料比较重要,需要详写,有的材料不太重要,但少了也不行就略写,有的材料可有可无,就要果断舍弃。
让学生把已经写好的作文拿出来罗列自己写的材料,并再次根据中心做好删减或调整详略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
3、确定写作顺序
陶行知说得好:“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只有这样,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要求认真自读教师提供的课文语段,在语段中划出表明思路的关键词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语段内容,说出语段的写作思路。至于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时间顺序如《植树的牧羊人》,空间顺序《济南的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逻辑顺序如《纪念白求恩》。
由学生熟知的课文入手,由定义到示例,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可以帮助学生对什么是“写作思路”和怎么做到叙述时“思路清晰”有一个明白的认识,学会用提炼关键词句的方式找叙事的规律,寻文章结构的框架,为下一步学习构思、拟写导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因循“思路”,编写导图
投影:“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一点儿,可后来省事。——老舍”
我让学生认真研读书本上的材料《朱光潜谈构思》,让学生知道作文首先要明确
题目要求,确定主题,其次要联想相关内容,接着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最后排列材料顺序。根据这个方法,考虑到思维导图在梳理写作思路方面的优越性,我将带领学生根据《盼望着》这一文题拟写思维导图并适当做对点指导,有了导入时带入的思维导图作为范例相信学生能够很快上手。
“光说不练假把式”。这个环节是给学生设计的专项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拟写思维导图,并通过具体示例的拟写练习,在教师给出一定的思维主题或关键词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主题或关键词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立意确定下来,从而有效防止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窘状的出现。这也是对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对写作过程中构思立意,列刚起草能力”的有效训练。
(四)小试牛刀,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学生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中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表达能力,评与改是不可分割的,作文示范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陶渊明有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思维的碰撞往往在交流中产生。出示一篇某位学生事先写好的问题范文,让学生讨论分析范文存在的思路上的问题,并说一说如何去修改并出示升格后的作文范例,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树立标杆。
作业:完成自己《盼望着》作文的修改使其符合思路清晰的要求,并用红笔标注提示思路的关键词句。
小结: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清楚了。”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列提纲的好习惯。就是为同学们的作文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只要同学们勤于思考,坚持训练,定会妙笔生花,写出优秀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