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法》精读笔记

《活法》精读笔记

作者: 米不开朗基罗 | 来源:发表于2022-09-05 00:01 被阅读0次

    《活法》精读笔记

    [TOC]

    简介

    <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12905269/99cbd0e82313bcf5.png" style="zoom:50%;" />

    《活法》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第一本被正式引进中国的著作,在中国连续畅销16年,销量超过500万册。

    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先生用极其简单和质朴的语言,分享着他的经营心得和人生哲学。他像一位心灵导师,指引万千读者找到活着的意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工作充满干劲,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不再迷惘。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我这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但是,废寝忘食,思考、在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这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说法,有人会把它贬为“精神论”。但是持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见了”它的结果。 就是说,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中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引自 第一章 实现理想

    前言

    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困惑越来越多。

    人的焦虑感变强了,陷入迷茫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稻盛和夫看来,之所以社会的混沌状态越来越深,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看不清,是因为忽视了对活法的思考。活法即「生活的方式」。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的观点在常人看来会觉得稀松平常,甚至会感慨一个伟大企业家的建议怎么一点也不高深。实际上稻盛和夫的经商智慧和人生哲学遵循的就是「大道至简」的理念,在他看来,「生活智慧」本身就是由很多平常简单的道理组成的。只不过太多人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迷失了初心,丢掉了一些最简单也最宝贵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恰恰是激发人强大内在潜力的钥匙。通过学习《活法》中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急速变化,选择多样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寻到属于自己的路。

    精进之道

    如何不断精进来打磨心智,修炼灵魂

    迷茫对于当代人来说是一种常态。那么人为什么会迷茫呢?在稻盛和夫看来,就是因为一个根本的问题没弄明白,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只有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才能从纷乱混沌的迷茫中解脱出来。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别人在你的追到教会上怎样介绍你呢?你希望你的墓志铭写的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灵魂拷问,曾经还真有人发起过一个活动,就是策划自己的追悼会,设想自己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顾自己的一生,然后写下自己的生平介绍和墓志铭。活动组织者收集了很多答案。他发现尽管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追求都逃不过房子、车子、财富地位,但是他们在设想自己的追悼会和墓志铭时,却很少会使用他生前身价千万、拥有多少处房产、多少台豪车这样的话语来介绍自己,而是会选择和爱自由梦想带给他人的影响相关的话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反差说明了很多人其实都对灵魂有所追求,但是在世俗中往往容易随波逐流,迷失初心。

    稻盛和夫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思考。他认为物质的东西即使积攒再多,也不可能带到来世去,唯一永不磨灭的就是灵魂。所以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绝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提高心智,磨练灵魂。用一个更浅显的描述就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灵魂比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层次更高,也就不枉此生了。那么如何才能让死亡时比出生时灵魂上更加进步一点儿,答案就是精进。

    精进1: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精进」这个词本来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就是多行善,少作恶,克服懒惰与松懈,目的在于完成解脱 大彻大悟。稻盛和夫引用了精进这两个字,而且认为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日常生活、工作现场,都可以成为磨练灵魂的好地方。现在年轻人工作上碰到不顺就辞职了,上班时得过且过,下班后对着短视频傻乐,还总是打着佛系的旗号来美化自己浅尝辄止的心态。在稻盛和夫看来,别说浅尝辄止,就算是努力都远远不够,必须要达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程度,进入极致努力的状态,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才能实现精进,进而磨练灵魂。

    精进2:要谦虚,不要骄傲

    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稻盛和夫就有三句常常挂在口头警醒自己的话:

    第一句:总是客气低头将功劳让于人。

    第二句:得意之时,意志膨胀的自我一切淡然处之。

    第三句:优先考虑对方,互相谦让。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非圣贤,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谦卑的心态。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太难了,就连稻圣和夫自己也难免有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别人的夸赞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此时需要第三项精进「自我反省」

    精进3:自我反省

    自省的最终目的就是修炼心性。在稻盛和夫看来,要修炼自己的心性,自省的方法并不难,就是向自己发问。例如今天有没有让别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不亲切,是否傲慢,是否有悲切的行为,是否有利己的言行,然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反省就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比前一天更好。

    除了每天必须自我反省的习惯,稻盛和夫还经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第一句是神呐,对不起,前一句代表了他实时反省。第二句是那么谢谢这一句代表了他处处感恩

    精进4:活着就要感谢

    每个人都会说谢谢,不过一般都是在别人给予我们恩惠的时候,稻盛和夫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看来,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怀抱感恩之心。

    如果遇到恩惠当然要感谢,如果遇到困难也要感谢,有了磨砺的机会,

    身体健康要感谢命运的赐予,遇到病痛至少也要感激自己还活着,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感恩困难和病痛其实就是一种高逆商的体现。稻盛和夫认为,我们不但在心理上要常怀感恩之心,在行为上我们也要积德行善,多做利他的事情。

    精进5:积善行私利他

    积善行就是多做好事,私利他就是想着怎么样可以惠及他人。

    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利他也是利己。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通过分享知识造福他人,打造一个爱好学习、共学共进的学习型社区,就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将有两者种思想,知识共享对科技创新尤为重要。

    精进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什么是感性的烦恼呢?就是我们主观造成的烦恼,说白了就是自寻烦恼,创业失败了、汇报出错了、产品研发不顺利、代码出现 bug 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因为这些儿烦恼悔恨就是自寻烦恼。与其自怨自缢,倒不如积极反省,再迅速将精力放到新思考和新行动中去。人生的新局面正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

    现在当你面临眼花缭乱的人生选择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选择本身没有那么重要,你对待这个选择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做出了选择,却承受不了失败,常常骄傲自满,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那么就难以取得成就,灵魂也不会进步。反之,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工作,你都能够热爱它,坚持把它做到极致。那么想不成功都难。

    很多人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它明确了人生的底层逻辑,提高心智,修炼灵魂,并且坚去贯彻这种活法的结果,在迷茫的当下守住初心,持续进步。

    成功之道

    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生公式,人生/工作 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这是作者经过了反复的深度思考之后总结出来的,更是在之后漫长的个人精进过程中得到验证的。这个公式的三个因子分别是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如果说热情和能力是基础因子,那么思维方式就是高级因子。

    在作者看来能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资质的不足完全可以用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来填补,努力做一个自燃型的人,即便只有普通的能力,依然可以走向成功之路。而思维方式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格、价值观 ;因为能力和热情最低,也就是零分,可思维方式却还可以存在负分。如果思维方式是消极的,这个公式的乘积就会是赋值,而且越有能力和热情,赋值就越大,危害就越大。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人生走向。

    怎么才能让思维保持正向呢?那就是坚持六项精进,他们可以帮助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成为一个乐观的、充满善意的和幸福感的人。当然要想时时保持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也不能够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积极思维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时常去对照和提醒自己,保持正面思考,积蓄自己的正能量。

    幸福之道

    说到幸福,你会想起来老一辈的念叨你们这一代人真是太幸福了,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想要啥就有啥。可现在的年轻人却常常觉得幸福遥不可及,工作压力这么大,上班 996 累了一天,回到家还要面对处理不完的家长里短,天天思考房贷、车贷、养老教育的问题。幸福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常常想到人头秃。你看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的看法是多么的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你看待他的角度和感知他的能力。而能左右一个人对幸福感知能力的就是心向。心向也是一个佛教术语,你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状态。

    书中作者分享过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这段经历中他深深体会到心向有多重要。稻盛和夫的人生开局并不顺利,成绩不太好,运气也一般,时常事与愿违,愿望落空,让他觉得自己是被苍天遗弃的满身厄运的男人。中学升学考试失利没多久,她就感染了肺结核,肺结核在当时可以算是不治之症了。他的两个叔父和一个叔母都因肺结合病逝。当初他的叔父生病时,他怕得要命,想尽办法避开叔父,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还是被感染了?反倒是他的爸爸和哥哥当时毫不犹豫地照顾叔父,结果两个人都没有被感染。后来他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生病的羸弱的心,他被这句话深深击中了,他突然明白,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是由心向投影到现实中来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剥下的种子。

    有人会问 , 这么说是不是太违心了?其实作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就是人内心新的力量。所以当你觉得自己不幸福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意念的结果,幸福之道就藏在自己的心巷里,从改变内心想法的那一瞬,人生就会有所不同。

    马克思哲学里说,客观世界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的主观意识往往能对实践活动和客观世界产生反作用。当你抱着积极乐观、正面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就更能够调动自己的智慧 创造出奇迹。

    那么什么样的心向才能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呢?作者看来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第一, 尝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家庭中鸡毛蒜皮的争执。工作中不同部门、不同立场的争论都会消磨你的幸福感。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指问题的源头,可以迅速让你从这些消耗场景中抽离出来。比如说解决家庭之间的矛盾,如果就事论事,只会扯出更多的鸡毛蒜皮,无穷无尽。如果复杂问题简单化,站在都是为了过得更好这个出发点去看待平日里的争执,相信你会发现连争执的过程都变得可爱起来,幸福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第二, 尝试努力过好每一个今天

    很多人都喜欢制定计划,而且动不动就是五年十年的长远计划。我们不否认做计划的重要性,但是你也要知道,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做好规划是对的,但是绝对不能沉浸在对自己勾勒的美好未来的幻想中,而忽略了每一个当下,努力过好每一个今天,珍惜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

    最后

    在今天这个后互联网时代,社会价值观多元而分散,个体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更加容易迷失在这个多样而复杂的世界,不妨学习稻盛和夫《活法》,这样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心安,进而激发内心的潜在力量 。当然,懂得的再多的道理也只是一个开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才能把这些道理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找寻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把认知变为行动,最终转化为成果!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法》精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lv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