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胡说八道一点关于读书的小想法。
我读书很慢,一天看不了几页。有时候工作多,有时候贪玩,就一整天都读不了一页。
再看看别人一个月十几本甚至一天一本地读,我就很着急,觉得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又被别人远远甩在了后面,进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我也给自己定过计划,比如一天读多少页,一周读一本或者一个月读三本。当然,从没按计划完成过。
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读书小组。教人如何一天读一本书,互相推荐读书,互相监督打卡读书等等。
有一次我被人邀请加入了一个读英文书的群。群里基本都是英语爱好者,要不就是想要提升英语水平的人。大家共读一本英文书,每天定量,三个月读完。每天写阅读输出,有读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讨论。
一开始大家都很积极,每天讨论得热火朝天。
一个星期过去,两个星期过去,群里的声音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鸦雀无声。
我刚开始也是按照规划每天定量读,把它当成工作任务一样去完成。但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让我生出了叛逆心理,导致内心开始抗拒读这本书,即便读,也读得心不在焉。
后来因为碰上过年,纸醉金迷地过了好几天,一页书也没读。
等我再想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落了好几天的内容。干脆就破罐破摔,想起来的时候就读。读得开心就一口气读上十几页,读得不爽翻一两页就算了。
就这样随便地毫无规划地读,居然也把一本英文书读完了。看了一下时间,比预定的三个月还要短。
然后我反思了一下这件事。
前半段,我带着一个预设去读书,预设这本书能提升我的英语,因此要做好规划,每天必须完成一定量的阅读。读完之后,我的英语就能升华到另一个层次了。结果好像小时候背课文一样,每一天都读得十分艰难。
而后半段,我放弃了那种预设,扔掉了规划,读与不读全凭自己开心。当我将读书这事看得无所谓的时候,做起来反倒很爽。
其实读书很简单。我们都识字,书也满大街都是,随手捡一本睁开眼就能读。
可是读书又很难。难到我们需要问别人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要互相监督着读书。
这样的矛盾,可能是因为我们把读书看得太重要了。其实读书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论是经典书还是畅销书,书里写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别人的故事。就算一天读十本书,读到的也是别人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书会帮我们解答困惑,带我们看尽世界和人生,但书不可能帮我们过日子。我们自己和生活绝不是仅靠读书这个行为就能成就或者改变的。
如果把读书看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读书是个很难的任务。只有完成了困难的任务才是了不起。从来没有人把吃饭当成一件了不起的事。
面对这种“困难”,有的人会迎难而上,大战三百回合,精疲力尽;有的人会抗拒畏缩,一边踟躅不前,一边心里又生出自责和不安,结果也是精疲力尽。
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呢?还嫌生活里糟心的事不够多吗?
读书其实像吃饭一样自然。在自愿读书的情况下,看到喜欢的书就读,不喜欢的就不读。感兴趣的领域就多读,不感兴趣的领域干脆不看。想读的时候就读个爽,不想读的时候就洗洗睡。何必要跟书,跟自己过不去呢?
当然,我不是在说读书不重要。读书重要,但重要的永远不是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在做这个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内心的愉悦和充盈。
我们经常把一件事的作用想象得过大。好像每天早起就能每天战无不胜;每天健身就能彻底改变自己;每天读书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象,是因为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总会向我们分享这样的“成功经验”,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做这些事跟成功划上了等号。
我们把这些事当作“正确的事”去执行——听从别人的经验,却不听自己的内心。
最正确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吗?对于想做的事、喜欢的事,自然就会一直做下去。而对不喜欢的事,可以咬着牙去做,却很难长久。
读书就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这件小事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有当它让我们感到满足时,它才是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