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2.0导师钟老师邀约做了一次关于画画的分享,这是今年第一次主题分享,我分三部分进行分享,首先是梵高奶奶的故事简述,接着是《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说书,最后是我和画画这件小事发表我对画画的感想。很久没语音分享,每一次都会很紧张但都会认真准备,进步很大的是第一次只拿着一张导图和那本杂志文章去做分享,终于可以脱文字稿啦!进步很大,表达也放开很多,特别感谢大家的鼓励!
《我和画画这件小事》思维导图
对于画画,确实心里有很多数不清的感受,在这里我想把这次分享用文字来记录下来,也借此把分享里我没说的话和说的不好的话补充完整。
-1-
梵高奶奶的故事——种地 种画 种日子
说起画画,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城市画报》这本我最爱看的杂志里听到了梵高奶奶的画和她的故事,非常震惊和触动,于是我就毫不犹豫的把那一期杂志买回来收藏了,即便后来搬家也带走它,直到前几天因为分享画画这件事让我重新想起了它并把梵高奶奶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就是这本被我珍藏多年的《城市画报》2009年年终全本插图特刊——《非常城画》,大爱。
-2-
梵高奶奶是谁?大家可以先感受她的画作,你从她的画里看到了什么吗?
杂志封面也选用了梵高奶奶的画《瑞雪》
《芝麻地里的牛》
《山里的狼》
《解放军的鞋》
《芝麻地里的牛》
看了这几幅画,是不是觉得色彩特别鲜艳饱满,描绘的场景特别朴实生动但又饱含作者无限的家乡思念和回忆情愫。
这是人们看了她的画体会到的点点:
“就是这些土土的东西,有人看到了“奇迹”,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则找回了花果树木熟悉单纯的味道、土地麻麻硌脚的触感,还有一些走得太快太猛似乎要忘记,又隐约很重要的事。”
-3-
梵高奶奶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梵高奶奶只是河南一个普通的乡村妇女,种了一辈子的地,不认字,也从没拿过笔。老了住在广州工作儿子的家里,就是因为有一次她的孙女问她:
“奶奶,山楂树长什么样子?”
奶奶怎么说也说不清楚,于是她就拿起孙女的蜡笔把她脑海里的山楂树画出来了,从此开启了她的梵高奶奶画画之旅,那时她已是一位72岁的老人了。
梵高奶奶每天忙完家里活,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家阳台里,坐在小板凳上,入迷的把她过去的日子描绘在小小的画布上。
梵高奶奶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但她却那么的精细和用心,为了完美的把她的农耕回忆画面重现,她几乎所有类型的画笔都用上了,如果画笔不够细,她就用牙签,一点一点挑出细纹。
有人说,梵高奶奶就像一个裁缝,用画笔把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的碎片缝补起来,这些都是她美好而又带着点点哀伤的私人乡村笔记。她的画就像马赛克,一幅一格,拼凑出那个她生活了50年的田园“星球”。
像梵高奶奶这位人生70才挥笔的“素人作者”,她无师自通,没有条条框框的局限,也没有深奥的理念,她只是画着真实的自己,画着实实在在的生活,但她努力生活了几十年,有着满满的生活智慧,和对家人满满的爱。就是因为这份对生活的美感,如此可贵,更能实在的打动着我们。
梵高奶奶是天才吗?她对家乡美好的回忆和对苦难日子的纪念早已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只是到了70多岁,真真实实毫不修饰的重新描绘在小小的画布上而已。
梵高奶奶说画画——
“这画画没啥秘密。心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
“画画跟种地比,想想也差不多。一画,那啥都不想了,一个心的画颜色。在地里,也一门心思要把眼前的活干好。想好了就慢慢做,遇到坎儿了我就耐心改,总会有收成好的一天。”
“好多人问我怎么画颜色,没啥路数,要是这东西你看了几十年,你睁大眼睛的颜色够多,你一样能涂出来。”
“我脑子里想的很多东西我都画不出来。儿子说油画能保存100年,咦!我这些画都能留给子孙们看看,叫他们知道农民是啥样子,农村是啥样子,不叫孩子们忘了本。”
好啦,简单讲完梵高奶奶的故事,下次我们继续说说《我和画画这件小事之二——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大家姑且期待吧!
此文来源于思维导图2.0第二期绘友陈颖欣
Sandy有话要说:
很人告诉我年纪大了画画太丑了,不如一个小孩,算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
学习这件事永远没有来不及
只有你想不想和敢不敢
期待你的加入!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