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并不那么重要,只要通过刻意练习,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刻意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进入刻意练习的状态并持续下去呢?
刚好看到一篇拆解刻意练习的文章,提出了三个问题,我试着来回答下:
黄金圈思维1.为什么要刻意练习?著名的黄金圈思维从why开始,那么,你是否思考过,你刻意练习的动机是什么?你想要成为哪一个领域的专家?为什么?真的想吗?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吗?这本书从有目的的练习说起,刻意练习首先就是有目的的练习,从目的(purpose)到想要达成的目标(goal),《刻意练习》书中还提及了动机(motivation),目标+动机就是对why的回答,也是关于可持续的回答。关于目标可以参考永澄老师的PORT模型、SMART原则等。
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即一个人发自内心渴望并且活动本身能获得满足感的内在驱动力。刻意练习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因素是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外部动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来自其他人的认可和崇拜,获得支持、鼓励和反馈,这个对应学习共同体。书中提及了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保持充足的睡眠,控制练习时间在1小时,超过一小时要休息一段时间,这些都是非常接地气的方法。
2.你的时间耗得起吗?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时间成本的确是每个人应该考虑的因素;那么怎么回答:我投入的时间值得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刻意练习面前是个伪命题,跟一万小时定律一样,练习的时间需要不断重复大量投入积累,但关键不在于时间节点。刻意练习就是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如果你不想花时间,那就不要刻意练习好了。我觉得,时间因素要考虑,但不是拿来评估值不值得,而是考虑做这件事能否在未来带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是那就持续做正确的事。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我们要跟时间做朋友,做那些能带来成长复利的事情,这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3.这是第一手知识吗?第一手知识/信息非常重要,这个概念很火也许是因为阳志平先生的开智社群,阳志平先生谈读书要读元学科。元学科、元认知,这个"元"Meta有变化的意思,元认知又叫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节,包括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第一手知识从何处获取呢?关注底层规律、模型、认知科学,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理念,判断它对不对,想办法找到理念的原始出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怎么样进入刻意练习的状态呢?
首先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专注练习----PDCA循环----知行合一。在练习中一定要有输出,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别忘了找一个优秀的导师,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用3F(focus/feedback/fix it)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当一个人越认真、精确地实践某个活动,激活对应的神经元网络时就越系统化、可预测”。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刚开始的练习的时候,把练习时间缩得更短,再逐渐延长。更短的练习时间,才能拥有更好的注意力。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最后,刻意练习是一种孤独的追求。
-End-
初心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