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早早订了票去雍和宫敬香。不知是皇家寺院的威仪影响,还是每个游客虔诚之心,从入门开始,一切仿佛都有了序。入院、取香、燃香、敬香、拜首,观瞻,每重殿门前都有序的排队、等候、行礼。佛门前,人都不自觉的在循礼、尊礼。
素书有云:“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礼,从大的方面说就是社会各种制度、包括等级制度、宗法关系、礼法条规,从小的方面就是个人行为准则、礼仪规范。在封建社会,这些条条框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其法律效力相当于今天的宪法。纲常礼义是“性”与“命”。三纲五伦都是一种天性天命的礼,谁也不能违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一秉于礼”。
舍礼无所谓道德,舍礼无所谓政事。
老话经常说”礼多人不怪“。诸葛亮祭拜周瑜,不仅亲子祭酒,且规则周瑜的灵位前,开始宣读祭文。祭文感人至深,诸葛亮读完也伏地大哭,泪如泉涌。他的表现令在场的东吴将士无不为之动容。报仇的心思在怎么深重,也很难在这样的状态下出手。
礼是出自对人的敬重,而透过内心的倾慕和外在的尊崇表达出来。若对人没有那种敬重之心,即使表面的功夫做的再出色,那也都是假的,只能说是“虚礼”;相反,只有真心敬重,才是真礼,不在于“行”礼。所以,礼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在当今这个自由自我习惯的风潮之下,什么是必尊的礼,还真说不清楚。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已经只是一个说法了。亲密关系中,更期待亲密无间,相互宠溺,但也往往失了边界。在生活中,也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不起眼的“礼”,才使得家庭矛盾升级,朋友关系紧张,导致一系列隐患。
现代人生活在自由的空气中,封建纲常必不必是“宪法”,但批判性、辩证性的看待其中的礼数,必要的礼数增加彼此间的空间与和谐;上下级间,多一些礼数,也能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是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