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想法
《肖申克的救赎》——追求崇高,追求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追求崇高,追求自由

作者: _清鸢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21:34 被阅读141次
    《肖申克的救赎》——追求崇高,追求自由

    一年以前看过一遍《肖申克的救赎》。仍然记得当时看到安迪终于爬出那么长的下水管道,仰着头闭着眼站在那里任凭水冲刷着自己的身体时,犹记得当时那种铺天盖地的解脱感透过屏幕席卷而来,这是影片中我觉得最为兴奋的情节。

    今天重温了一遍。看的时候始终在想:到底,什么是自由?我们一身所追求的自由在哪里?怎么可以得到?

    影片中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示了肖申克的监狱的那堵墙,那堵压抑的、看似无坚不摧的、庄严高大的墙,大多数人都能看得出这堵墙的隐喻——束缚自由的牢笼。真的很形象啊,终其一生追求自由的我们,总觉得自己被一堵墙围困,有时候这堵墙是可以看得见的,有时候是看不见的。

    可是困住我们自己的真的是周身那堵墙吗?电影已经告诉了我们真相:显然不是。

    自由和希望相行而来,你希望自由,这希望是从内心生出来的东西,你希望自己有这种希望是一件主观能动性的事。把希望看作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若你希望它一直在,它就一直在。

    瑞德觉得用一把小锤头挖墙越狱需要600年,他一直那样认为,一直没有尝试过。得知布鲁克死后,他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不抱希望,只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间,他一次次在审判官面前诉说自己的悔意,想要换得保释,一种表面的自由,只是从来都是"不通过"。

    一个人的希望是经不起太多次太沉重的打磨的,因为希望而不得的滋味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这远比最初就不抱希望痛苦得多。因此,他后来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希望,至少大多时刻是。

    所以,安迪微笑而向往的对他说出狱后的打算时,太平洋那个被人称作没有记忆的地方,可以将他们这一生所有经受的苦难和屈辱通通遗忘,多美好的希翼啊。可是短暂的幻想过后,他还是直接泼冷水说:你现在是在这。

    他太知道抱有那么高的预期从低谷坠落时的巨大失望感了。所以期望自己的朋友安迪不要体会到从高空坠落的灭顶绝望。

    而安迪,他不是中途才有了逃脱的念头,而是从一开始就抱着要出去的念头。从来没有哪一刻失去过希望,即便看透了典狱长和狱警的贪婪、狠毒的暗黑人性,即便典狱长把安迪的部分希望打碎——那个聪明有活力的年轻人Tommy,他们杀了他。可是一切都没有阻止他追求自由的脚步,只是加快了他逃离的速度而已。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强大。"这是安迪和他们最大的不同。

    我们一直以为困住自己的是看得见的那堵墙,其实困住自己的是自己的心。

    《肖申克的救赎》——追求崇高,追求自由

    影片中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情节:布鲁克假释后,适应不了外面巨大的变化,最终选择自杀,死前留下:布鲁克来过。

    科幻剧《真实的人类》中,有类似一个情节:电脑高手Mattie,将能让合成机器人拥有人的意识的代码,输送给一个合成机器人。她想给他作为人一样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他在体会过短暂的意识和身体的自由感之后,因为找不到意义感,甚至觉得有无自由对他并无区别,于是他自己将这个代码删除,重新做回了听从人类指令的无意识的机器人。这意味着另一种层面的"自杀"。

    他们都是被那堵墙同化了的人,失去了追求崇高的自由的念头。自由从来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别人单纯的给予他们自由,只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已经习惯了高墙内的生活,过惯了无意义感的日子,最初的希望也被时间一点点磨灭,突如其来的自由会加速他们的毁灭。

    他们已经不再向往崇高,甘愿做生活的奴隶。

    胡适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说过:"年轻人不要争自由,而要争独立。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做奴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申克的救赎》——追求崇高,追求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vd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