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孩子卡到难题的时候,家长指责式、讽刺式的语气,“这题不是很简单吗?我前面讲了那么多次,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这样都做不出来”孩子更加挫败,情绪容易被激怒。
2.在孩子认真做作业的时候,看孩子背驼了,提醒挺直;瞧见二郎腿翘起,提醒双脚平放;听见哼歌,专心写作业。有时硬要求孩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规定死。孩子不烦才怪。
3.孩子做好作业,整理完书包,家长看时间还早,又要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会特别反感。今天我就体验了,让孩子就寝前再背5个单词,像是我欠她钱一样,直接咆哮过来,“好,背完了,我可以睡了吗?”
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到底要不要介入,什么时候介入最好?
上学期后半学期放养,结果稀里糊涂考的稀巴烂,这学期紧在开头。必须要介入,吃饭不谈成绩,吃完饭,休息的时候,聊聊。说一说今天学校有没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你学到了什么,那么今天有什么遗憾的事,最后学校作业让妈妈,爸爸看看(很重要,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现状。)
其次,可以在孩子让你签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对孩子的作业项目。有能力可以提醒对错,再给整改的机会。孩子有时会说到学校,老师会改的。那么相信孩子自己的安排,但回家要接着提问,是否明白错在哪里。并让孩子讲一次。
第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难题归类,或者找关联的题目再巩固练习。
第四,可以和孩子的老师聊聊,孩子的课堂表现,独立作业。
坚持以坚定而和善的正面管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