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类与文明起源
华夏本土起源说6:华夏历史的开启 ——人皇出世与走出“混沌”时代

华夏本土起源说6:华夏历史的开启 ——人皇出世与走出“混沌”时代

作者: 黄饮冰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09:18 被阅读4次

    Version:1.0StartHTML:000000297EndHTML:000061298StartFragment:000001615EndFragment:000061266StartSelection:000001615EndSelection:000061266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action=edit&type=10&appmsgid=502680768&isMul=1&token=1744604040&lang=zh_CN

    华夏本土起源说6:华夏历史的开启

    ——人皇出世与走出“混沌”时代

    文|黄饮冰

    前言:2018年4月9日,大同思想网文明群讨论华夏的历史有多长的问题。我记起了这篇文章。现重发于此。同日,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发出了如下文字,先作为本文新发时的前言。

       人智开启的年代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有人智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有历史追忆。所以华夏历史记忆可以早到距今300万年到250年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个科学依据就是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这个理论,我在多篇文章说过了!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发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当然我没读道家的书。道家自人皇以来至魏咸熙二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年的结论,我认为是正确的。(智人的历史应该从猿人算起。猿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猿人尽管没有脱离古猿的形体面貌但已经拥有了初步的人智,所以)猿人就是(早早期的)智人。有人智才是人。有人智才有记忆,有记忆才有历史叙述。而人猿没有人智,是古猿直立的产物,是人形古猿。人猿的出现可以早到距今1800万年。这些,学院派如何想得到?直立猿或人猿出现的原因,是干冷气候导致森林萎缩,大草地和开阔地出现。干冷气候的起始点在距今1800万年到1500万年之间。干冷气候一直持续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来临,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之间。距今90万年后的新人类,全部来自泛滇黔地区。我的一部中国中心论,就是说的这些内容。可惜和者盖寡。

    一、人猿与古猿辑别——古猿直立成人猿亦或人猿从古猿中分离出来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1800万年

    在人类进化史上,站立起来进行常态化或者规范性的直立行走,是古猿演变成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站立起来的古猿才可以成为人形动物——人猿(直立猿)。人猿是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古猿,所以人猿的本质还是古猿。

    站立起来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古猿生活的地域要发生巨大的环境改变,促使古猿改变攀爬的固有习性从而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

    古猿传统的生活地域是森林环境。古猿要建立直立行走的新性能,森林环境是必须彻底改变的,否则古猿就改变不了攀爬的性能。

    直立瞭望的胡獴

    实际上,在自然界我们是可以看到直立行走的形态存在的。在现代动物上,熊可以偶然的直立行走。生活于非洲草原或开阔平原地带的胡獴,也有直立的行为。在考古中发现的森林古猿,就是一种可以两足行走也可以四足爬行的古猿。作为直立这种性能,并不是只有人类才独有,站立起来的基因在自然界早就存在且一直到现在也存在。但要注意的是,动物的站立与人类的直立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有人类才是固定地常态性地直立行走。

    首先要说的是,站立这种性能的建立,与火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实自然界中能够站立的胡獴,并不会使用火。而古猿在站立起来演变成人猿(直立猿)的时候,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使用火。用火是智力活,人类用火的历史从猿人开始。

    森林环境如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呢?干冷气候的形成并保持对地球气候的长期控制,就可以导致地球地表液态水总量减少,从而导致降水减少,森林得不到应有的水量维持,就会导致森林萎缩,从而形成广阔的开阔地、草原和荒漠。

    第三纪之前地球的气温一直就处于一个高温水平上,所以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第三纪之前扩展到了极地(如南极)。在第三纪就一直有一个气温下降的趋势,草地和林间开阔地开始出现,但这个气温下降的趋势往往被升温所打断,所以在第三纪的前期,草地(开阔地)并没有形成绝对地貌,在这个期间古猿有更多的下到林间开阔地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些古猿有了直立行走的性能;但是森林还是主要的,所以古猿并没有改变攀爬的习性。能两足行走也在树上攀爬的森林古猿,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森林古猿活动的盛期在距今2300万年到1800万年之间,向后延续到了距今500万年。所以这个距今1800万年可能就是气温变冷的最早时间点。

    第三纪末期的大降温从距今1800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来临,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气候干冷期,而且这个气候干冷期最后演变成了气候干寒期(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由于降温引起北方的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第一次南迁运动,最后在南方形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南方古猿。随着干冷气候的南移,在南方古猿生活的南方地区也形成了广阔的南方大草原(开阔地)。南方古猿在南方大草原上发展成了直立行走的人猿。并在中国的泛滇黔地区进化成了猿人。

    干冷气候的作用下,草原会首先在北方形成,然后随着干冷气候的加强导致干冷气候向南方扩展,草原地带也由北向南推进,最后才在南方形成南方大草原,当然还会形成沙漠、戈壁及广大的不毛之地。我们知道,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生态食物链,生活于森林的生物都要依靠森林建立起来的食物链而生存繁衍。沙漠、戈壁及广大的不毛之地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脆弱的食物链,这样的地方可能有利于古人类站立起来,但生存不下去。草原就不一样,草原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很强大的食物链,古人类生活于草原之上,不仅可以站立起来,而且有牢固的食物来源。所以我经常是把草原当做古猿进化成人猿的主场所。古猿站立起来形成人猿,就标志着人和猿辑别了。

    因为南方古猿生活于南方,所以南方大草原的形成就至关重要。在干冷气候的作用下,草原从北方扩展到南方,干冷气候就必须加强到南方。干冷气候当然首先在北方形成,但是干冷气候必须强大到控制南方气候的地步才行。第三纪末期的干冷气候开始于距今1800万年,形成南方大草原的时间可能要到距今850万年,所以古人类站立起来行走的最早时间可能早到距今1800万年到850万年之间,最晚不会晚于第三纪末期与第四纪初期(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猿人作为一个新物种就已经成型了。

    那么在距今1800万年之后,会不会有北方古猿(欧洲古猿或北亚古猿)在北方草原上站立起来呢?当然很有可能,而且北方人猿比南方人猿早。人猿在北方存续的时间就要看距今1800万年开始的降温什么时候降到人猿不能在北方生存而被低温所驱逐南下了!那么在这个导致人猿不能在北方生活的最低温度点出现之前(大约在距今850万年,因为干冷气候在这个时候对南方产生影响,标志事件是西瓦古猿在距今850万年消失了)。所以不能排除北方草原上也会有古猿站立起来成为人猿,但是这些在北方形成的人猿最终也会随着降温迁移到南方。

    所以从总体看,古猿演变成人猿,可以早到距今1800万年。最早的人猿可能出现于北方,但人猿最终是在南方形成优势种群。

    人类为什么会站立起来而常态化的直立行走呢?

    首先看看古猿站立起来的原动力是什么。从对胡獴的研究看,胡獴生活于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分布量取决于土壤类型,以热带坚硬的土壤为乐土,主要分布于陆地生物群落的沙漠或沙丘。生活于草原和开阔平原地区的胡獴常态性的是爬行,担任放哨警戒的胡獴会站立起来瞭望。

    狐獴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为了保障狐獴家族的安全,当其他狐獴在觅食或嬉戏时,会有狐獴主动站出来,肩负起放哨的任务。这个担任放哨任务的胡獴瞭望的姿势就是“站立瞭望”。当危险来临时哨兵就会“鸣声示警”,让伙伴们躲进地下避难,有时面对地面冲突时,它们还会挺直腰板恐吓敌人或一拥而上,把敌人吓跑。为了增加“瞭望”的效果,负责放哨的胡獴不仅会长时间地站立,而且还会爬到树上“站立瞭望”,尽力扩大瞭望的范围,做到更好的预警。

    从胡獴的生活就可以看出:胡獴站立来的原动力就是“瞭望预警”。这说明在草原和平原开阔地生活的胡獴遇到了安全问题,所以胡獴在草原和平原开阔地上站立起来的目的是解决安全问题,站立起来看得远,瞭望范围更广、预警范围更大。

    但是生活于草原或者平原开阔地上的动物都会有站立预警的需要,为什么胡獴会站立预警而其他的动物则很少见这种站立行为呢?这还与胡獴的身体构造有关。狐獴体长可达到24-30厘米,躯干修长笔直,四肢匀称,站立起来不费力。尾巴细长,在直立时狐獴的尾巴可以用来支撑以保持平衡。胡獴站立起来高度在40-60厘米,可以超越草丛看到远处。其他的不少草原或平原开阔地上的动物,尽管站立瞭望会更加有利于他们捕猎,但受身体构造限制站立不起来。

    那么胡獴为什么没有常态性的直立行走呢?这就说明草原或平原开阔地可以促使具有适宜的身体构造的胡獴站立起来去瞭望,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建立常态性的直立行走性能。原因还与胡獴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胡獴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其群落可达到四十只。胡獴擅长挖洞,夜晚休息白天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蜥蜴、蛇、蜘蛛、植物、卵跟小型哺乳动物。总而言之,胡獴不需要捕猎和采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寻找食物,那么胡獴就没有手足分工的必要了,四肢都可以用来行走,四肢也可以用来作为寻找食物的工具。

    古猿生活于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他的情况就与胡獴有些类似。古猿的身体构造也是身干修长笔直、四肢匀称的,生活于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也有预警瞭望的需要,所以古猿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站立起来的原动力也是瞭望预警,而且他的身体构造也让他适宜于站立起来去瞭望预警。

    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上生活的古猿与胡獴不同,他最终演变成了人猿(直立猿),建立起来常态性规范化的直立行走,人猿不再爬行而是直立行走。为什么呢?与人猿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在草原(平原开阔地带)上生活的人猿,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在采集和渔猎活动中要使用工具,要手拿着工具奔跑去追逐猎物、要站在水里捕鱼、要用手去采集,人猿的前肢就演变成了能够工作的手,这个手就不再承担行走的任务,保持常态性的直立行走就成为人猿的固定模式了。

    所以人类的直立行走,是由人类的前身——古猿匀称的身体构造、草原(平原开阔地)地貌、古猿与人猿原本的渔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综合决定的。黄饮冰2017年9月8日星期五于孝感。

     二、人智初开与人皇出世——猿人出现亦或人智初开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

    人皇像

    上图是我们的祖先画出的人皇的样子。这个人皇像充分证明了我们祖先记忆中的人类的进化史,那么我们祖先所说的人皇的时代是个什么时代呢?综合分析,人皇的时代,从人智初开开始。

    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间呢?如果说天皇和地皇是天和地的代表,那么人皇就是人类出现的标志。天地并不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他们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人的出现,才让天地的存在有了意义。所以谈人类的历史,不是从人形动物——人猿开始的,而是从获得初步人智的人猿——猿人开始的。

    对于天皇、地皇、人皇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也就是说天皇、地皇、人皇并非是一个具体的人。“皇”是一个形容词,古语中是把形容词倒置在主体词之后的,天皇是伟大的天、地皇是伟大的地、人皇是伟大的人的意思。有伟大的人,才有对伟大的天和地的认识。故此中国古籍记载的人皇,尽管还不具备人的相貌,但已经具备初步的人智了。

    最早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直立行走的人猿(直立猿)。以草地地貌形成优势地貌的时间推测,人猿出现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1800万年;在距今5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人猿就已经处于生物界的高端,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了。但是人猿没有人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猿向猿人的演变阶段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混沌时期。这个阶段是十分漫长的。中国古人所谓的混沌时期,大约从距今1800万年开始,到人猿获得初步人智演变成了猿人结束。这个阶段是十分漫长的,大约从距今1800万年开始,到人猿获得人智成为猿人结束。

    人智初开与人皇出世。以青藏高原最后一次剧烈隆起运动作为人智开启的依据,人猿开启人智的时代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在距今250万年后,就已经进入到拥有初步人智的猿人开创人类历史的时代了。人皇出世,就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所以中国古籍记载的人皇,与考古上的猿人相当。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说:“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这大概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人皇的演化史。司马贞的说法来自《汉唐地理书钞》辑《荣氏遁甲开山图》中的说法:“人皇兄弟九人,生于刑马山,身有九色。”。司马贞对人皇的历史进行了演绎。

    中国古籍对人类历史的也是有记载的。《帝王世纪》说:自人皇以来,迄魏咸熙二年凡二百七十六代,积二百七十六万七百四十五年,分十纪。结合以上的分析,这个华夏历史开启于距今276万年前的记忆是正确的。

    我所说的人猿(直立猿)是无人智的人形动物。人猿具有类人的直立行走的特征,但是面貌和体貌还是与古猿无异,它的脑还是古猿脑没有人智(人智未开)。在人类的进化上,人形动物在第三纪末期出现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古猿站立起来成为人猿(直立猿)后,下一步就是古猿脑进化成人脑。

    直立行走是猿脑进化成人脑和猿的身体进化成人的身体的基础。脑的进化又会带来面部的进化,在猿脑进化成人脑的过程中猿面也逐渐地进化成了人面。

    猿脑进化成了人脑的标志是什么呢?是人智初开。人智初开就标志着猿脑进化成了人脑。猿脑和人脑的分界点,可以以脑容量来判断。在人智初开的时候,古人类拥有的人脑还是初级的人脑,这个时期的人脑还要向高级发展,即向现代人脑发展。所以在古人类拥有初级人脑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脱离古猿的特征,除了拥有初步的人智外,与古猿在外貌特征和体貌特征上还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这个期间的古人类就是猿人。在初级人脑进化成高级人脑的时候,人类就完全脱离了古猿的特征,完全地脱胎换骨了,这种完全脱胎换骨的新人类,就是现代人。古猿变成人猿,人猿变成猿人,一直保留有古猿的特征;猿人变成人,就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演变了,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了!

    那么用什么来判断古人类已经拥有了初步的人智呢?就是认识和利用火(自然火)。古人类在起初与所有的动物都一样,是怕火的。在古人类拥有了初步的人智之后,他们就与其他动物不同了,他们逐渐用智力认识了火、并利用火为人类服务,如用火烤熟食物、用火御寒、用火驱逐野兽等,总之从利用和使用自然火开始,古人类才走出了动物门,进入了人的门槛。由直立行走到用火,古猿演变成人的历史终于完成了。直立行走的用火的新物种,就是“人”。用火是智力活动,是人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唯人类所特有。

    智力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独有的资本——灵魂。人智也就是意识。人智可以感知和认识、可以交流和表达、可以思考和幻想、可以发明和创造。古猿获得了智力,就预示着古猿获得了灵魂,有灵魂的古猿就不是古猿,就是“人”。所以人的灵魂就是“人智”。人类的进化就是沿着智能化这条路走出来的。在人类的进化上单独搞出一个“智人”的概念是错误的,人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智人,猿人也是智人,但是智力也是逐步进化和发展的,智力的基础就是人脑。从猿人获得智力开始,就获得了灵魂。

    脑容量是不是就一定代表着智力呢?脑容量是智力高低的基础,但是脑容量的大小并不一定代表着智力的高低。傻子的脑也很大,但是智力很弱。这就存在一个对脑神经进行进一步的网络化、系统化、升级换代的问题。

    中国古籍中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叙述是从“混沌”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混沌”时期呢?古猿直立行走后演变成了人猿,直立行走的人猿为古猿脑进化成人脑建立了基础,因为直立起来可以让人猿的颈部可以承受更大更重的脑部,为脑容量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打破了地球爬行的动物只能拥有较小的大脑的规律。人猿在直立行走的情况下,大脑在逐步地增大增重,作为神经中区的人猿大脑就拥有了更多的神经组织,但是这些众多的神经组织没有网络化和系统化,依然处于古猿的神经系统水平,没有进入人智的水平。所以在拥有足够大的大脑的时候,人猿(直立猿)就处于一种似明非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他们比其他动物聪明、似乎有感觉到大世界存在之意识、但又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外界及自己本身是什么,这就是“混沌”。为什么会“混沌”?古人也说了,因为“鸿蒙”迷窍,人智未开。

    打开“鸿蒙”就必须有外力。我一直在说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人类关键的进化节点都是借助地球环境巨变之力来打通的。这个开启人智、打破“鸿蒙”的力量,来自青藏高原快速、强烈的最后一次的隆起运动。

    青藏高原最后一次的隆起运动,发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最强时间点在距今250万年左右。帕米尔高原、滇黔高原等在距今250万年后基本定型;黄土高原在距今248年前开始堆积;里海、黑海、地中海等本来是一个海即古地中海,古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古中国西部,距今250万年后分离成里海、黑海、地中海等;距今250万年,撒哈拉沙漠形成,中国西部一直到北非形成一条沙漠带。这都是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造成的结果。

    猿人最早出现在距今300万年到250万年前的古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的迅速而剧烈的上升运动给予了古青藏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的人猿(直立猿)以巨大的冲击力,特别是给古青藏地区上生活的人猿以巨大的冲击力促进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系统的换档升级,导致了这个地区的人猿最早进化成了猿人。在青藏高原向世界屋脊挺进的过程中,古青藏地区环境逐渐恶化而不适宜于早期猿人生活,新产生的猿人只好逃离古青藏地区。受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所限制,这些早期的猿人向东逃到了青藏高原以东的中国其他地区。

    这个最强烈的时间点就发生在距今250万年左右。在青藏高原上获得初步人智的猿人们主要是进入到古中国的泛滇黔地区和古中国的华北地区(泥河湾)。

    结合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剧烈的隆起运动和黄土高原的形成看,中国青藏高原以东猿人出现的时间点是在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因为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青藏高原已经上升到影响气候的高度了,黄土高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从考古看,泛滇黔地区的建始人和巫山人可以早到距今250万年,这与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隆起运动是一致的;但是华北地区的泥河湾的古人类却只早到距今200万年。泥河湾古人类出现的时间点可能是错误的,泥河湾猿人出现的最早时间也应该早到距今250万年才是正确的。

    早期猿人形成优势种群的地点是中国的泛滇黔地区。青藏高原隆起后让青藏高原东缘以东(南东东)的泛滇黔地区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避免了沙漠化而成为了亚非北纬30°线上的唯一绿洲,为猿人不被随后到来的第四纪冰期所冻死准备了冰期避乱所。冰期避乱所不仅要温度适宜,在冰期不降温或者降温不大,而且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冰期的干寒而遭到毁灭,因为古人类对温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还很差,中国的泛滇黔地区正好适应这些要求。

    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是古人类的第一次大灭绝时期。在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来临后,包括华北泥河湾的古人类在内,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人猿或猿人)都被冻死饿死而退出了人类进化史。所以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是古人类的第一次大灭绝时期。主要原因一是这个期间猿人还不会使用火;二是正好在距今120万年的时候猿人彻底脱毛了,抵御寒冷的能力降到了最低点。这个时候就要依靠优越的生活环境提供保护了,这个唯一的古人类冰期避乱所在泛滇黔地区,所以第一次冰期之后,只有泛滇黔地区的猿人独存,继续着进化。

    早期猿人还不会用火,因为人智初开的猿人要认识和利用火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系统得到了换挡升级,为他们认识火和利用火创造了初步的智力基础。

    从现在的考古材料看,猿人用火的时间可能早到距今180万年。在中国的西侯度遗址发现了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也是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之一。但是这个时期是古人类用火的探索阶段,用火技术还没有熟练,并不能确保古人类能利用火越过冰期。到距今80万年后,猿人终于进入熟练使用火阶段。

    早期现代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人工取火”。大约距今30万年前,猿人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预示着猿人演变成了早期现代人。早期现代人在距今30万年前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期人类的历史从距今30万年前开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人工取火”。

    人类的演化史实际上可以简化成“人猿”、“猿人”、“现代人”三个词就行了。人类的历史从猿人开始。

    中国古籍对人类的演化史是有一个准确的定性的描述的。人皇出现于大地上,“混沌”了无数万年。盘古开天地,人皇走出了混沌时代,进入艰辛的创世历程。从地袛到天神,从无伦到人伦、从姓氏到邦国,一路创立着人类文明。

    盘古氏

    对于盘古神话,我在【《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一部.华夏风骨. 第一章  远古的记忆——神话与传说】一文中进行过阐述,认为盘古开天地是远古人对人脑进化历程的炼狱般的记忆,盘古开的是人脑而不是天地。此文附录如下: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说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是混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电、没有声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混沌之中,化生出了一个盘古,盘古用大斧头把混沌劈开,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天地初步形成。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尺,盘古本人每天长高一丈,这样过了1万8千年,天很高了,地很厚了。盘古化成了天地间的一巨人。后来盘古死了,他的身体各部分化成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是中国人对于中华历史的描述。

    我们知道,天地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是盘古开辟出来的,显然,开天辟地的传说,反映的不是天地形成的状况,而是人类经历过的大脑进化的艰难历程在人类原始记忆中的表现。

    因为有了人脑,人类才清晰地认识到眼前的世界的存在,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人才超越于动物界,成为天地间的主宰。

    人脑,是从动物脑进化而来。

    什么是盘古呢?盘古,盘,就是漫长;古,就是过去了的时间。盘古就是漫长悠久得要盘起来的时间历程。所以,盘古是由漫长的时间记忆演化出来的人神,也就是漫长时间的人格化。

    人脑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我们的先人用“混沌”一词形容之。在猿脑向人脑进化的进化期,人类先祖们处于似明非明、似醒非醒、懵懵懂懂的状态中,就是“混沌”,是猿脑进化成人脑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人的似明非明、似醒非醒、懵懵懂懂的状态,也就是“鸿蒙”,所以,盘古开天地的描述,就是先人们对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痛苦和漫长的过程的记忆。“鸿蒙”卡在两者之间,是猿脑和人脑的临界面,在质变产生的一瞬间,如同造物神用大斧头劈开了“鸿蒙”一样,混沌之气赫然开朗,猿脑就进化成人脑,大千世界,一下子展现在远古人类眼前,就如同造物神创造了世界一样,这个造物神,人们谓之“盘古”。  世界本来就存在,没有人脑,人类也就不能认知眼前还存在一个美好的自然界。

    所以,盘古开天地,反映的是人脑进化,是人类感受的真实记录。

    据研究,盘古的传说,始于南方的苗族,后被汉族认同。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盘古神,是华夏诸民族共有的神,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人脑进化的记忆。

    正因为有盘古的共同记忆和认同,说明华夏诸族的根是相同的,起源也是相同的。分化是后来的事情。(黄饮冰2013年7月5日,引自黄饮冰《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

    从现在发现的资料看,最早记载盘古神的古籍是《六韬·大明》。据《路史·前纪一》记载,《六韬·大明》云:“召公对文王曰:……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据此记载,那么西周太公望作《六韬》时,已有盘古之名号了。

    从民间发现盘古神话并记载最详细的人是徐整。徐整是三国吴人,他弃官归隐后遍访天下名山古观,著作《三五历纪》。桐柏山是当时的道教圣地,徐整慕名而来,在倾倒于桐柏山的秀丽景色的同时,他与老百姓有了深入的接触。徐整在与老百姓接触中了解到了盘古神话,并把盘古神话记入《三五历纪》中。他在书中写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桐柏是淮河发源地,淮河是古四渎(河、济、江、淮)之一,盘古死后血为淮渎之说,正是盘古神话在当时的桐柏民间广为流传的真实写照。盘古氏龙首蛇身、人面蛇身,与伏羲女娲同。

    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

    我的【盘古神话是古人类对猿脑进化成人脑的炼狱般历程的记忆】之说只是一家之言。以前也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反正我一直把盘古神当做“人智开启神”来看待的。黄饮冰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于孝感。

    三、人类演化的逻辑是智能化

    生命进化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智能化,人类就是大自然创造万物的最佳杰作。没有智能化的人类存在,大自然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人类进化的逻辑是一步一步走向智能化。

    陆地生命的起点在中国大西南。生命产生于海洋。在沧海桑田的地球地理环境的巨变中,生命被迫从海洋上到了陆地。一块陆地从海洋升起来,这块陆地上的海洋生命就要产生适宜于陆地生活的变异,否则这些遗留在新生大陆上的生命就只能走向灭亡。也许生命在沧海桑田中对此变化中灭亡过无数次,最终才产生了适应陆地生活的生命种类。最大的海洋到陆地的变化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的西南,古青藏陆地。这就是为什么距今4亿年的总鳍鱼类化石在中国的云南被发现的原因,距今1.95亿年的吴氏巨颅兽也发现于中国的云南。中国的西南是生命登陆的地点。人类是从总鳍鱼类到原始哺乳类再沿着哺乳类这条线发展起来的,而这条线的起点就在中国的西南。带来这个起点的动力就是古青藏陆地从海洋升起到隆起成世界屋脊。

    在地球地理环境发生巨变的同时,地球的温度环境也发生着寒暖大变化。距今2.1亿年到距今6500万年前,地球一直就处于一个温度较高时期,这个期间就出现了原始哺乳类——吴氏巨颅兽,吴氏巨颅兽出现在中国云南禄丰盆地。在距今6500万年因外星撞击地球而导致地球气温急剧下降,适应于高温生活的巨型爬行类恐龙等大量生物灭绝,而原始哺乳类因为有了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加上体型小规避了这次灾难,恐龙等大型爬行类的灭绝为哺乳类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距今5500万年前,发生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这个时期地球正经历一个短暂而严重的“全球变暖”事件,在这个极热事件的作用下,亚洲徳氏猴在中国湖南衡东出现,亚洲徳氏猴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真灵长类,是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之后,大约在始新世中期地球气温变冷。气温变冷促进了早期灵长类的进步和分化。随后在距今4500万年,中华曙猿在中国江苏、云南、内蒙古、河南、陕西五处出现,中华曙猿在中国呈多点分布。中华曙猿是已知的高级灵长类最早的一种,目前没有比中华曙猿更早的古猿化石出现。中华曙猿是人类共同的祖猿。非洲出现古猿(埃及猿)要到距今3500万年的时候。

    古猿出现只是大自然创造人类工程的第一步。古猿智能化才是大自然创造人类的终极目标。

    智能化的第一步是古猿站起来直立行走成为人猿(直立猿),较小的古猿脑袋进化成较大的人脑袋。

    地球所有爬行胎生生命都是小脑袋,所以他们的母亲分娩时没有痛。而人类不同,脑袋大,所以人类的母亲在分娩时不断痛苦而且有分娩不畅而生命的危险。人类的大脑袋来源于直立行走后,人类的颈部顶着脑袋,从而能够承受更大重量的脑袋,从而打破了自然界所有爬行胎生生命共同遵守的小脑袋原则,人类的大脑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拥有最大程度的大脑袋。

    古猿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能够站立起来的匀称的身体结构,也拥有了采集和捕猎的生活方式,在森林生活的古猿也有偶然站立的举动,只是要彻底改变攀爬的旧性能。要改变攀爬的旧性能,古猿生活的森林环境就必须改变。大自然的创造力在距今1800万年到1500万年再次展现。从距今1800万年一直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到来时(距今120万年),地球形成了持续的干冷气候。持续的干冷气候让地球森林变得十分稀疏,茂密的森林退缩到赤道附件;而在森林萎缩的同时,草地加速扩张,并从北方扩展到南方,使南方古猿的生活环境由森林变成了开阔地和广袤的草原环境(当然草原扩展的同时沙漠也在扩展)。在草原和开阔地上生活的南方古猿,以自己匀称的身体构造为资本、在采集和捕猎为生活手段的过程中就逐渐的站立起来直立行走了。直立行走的古猿,就是人猿了。人猿因为拥有的脑袋还是较小的猿脑,所以他们身体特征和面貌特征还是古猿,除了直立行走。

    智能化的第二步是脑袋发育,即小的人猿脑变成大的人猿脑,猿面进化成人面。

    小的人猿脑变成大的人猿脑,就是脑容量的增加。脑容量增加会促进脑变大,而且还会使脑变圆。在脑变大变圆的过程中,人猿的面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猿面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人面。所以猿脑的进化,不仅仅是脑变大,还会面变正。猿面特征消失,现代人的面貌特征形成。同时在长期的直立行走下,人猿的身体也就演变成了现代人的身体。混沌的与现代人体貌特征和面貌特征一致的早期现代人出现。

    智能化的第三步是猿脑拥有人智,具有初步的人的意识,即猿脑进化成人脑。

    脑袋大不一定就有高智力。大的人猿脑要进化成人脑,需要动力打破猿脑和人脑的临界面,促进神经元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即人猿的周身神经系统与脑神经系统要换挡升级成现代人的周身神经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这个外力来自青藏地区的最后一次剧烈的隆起运动。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青藏地区最后一次发起了隆起运动,就促成了生活于古青藏地区的人猿的脑神经(周身神经)系统升级成了现代人的脑神经(周身神经)系统。

    在古猿和人猿身上,可以看到两者的承接关系。但是到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候,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与猿人彻底分道扬镳了。

    我是相信人类进化说的,而不相信神造。中国古人对于人类的来源有很深的研究,总结起来就是造化造人,其实质就是天演论。造化来自地球环境之阴阳巨变,机缘巧合一步一步化生出我们人类来。气温对人类进行了塑造,这体现的就是天造;大地养育了人类,这体现的就是地化。故大地是人类之母,气温是人类之父。所谓人类的灵魂,就是人类的意识,即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之活动。

    黄饮冰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于孝感。此为旧文新发,2018年4月14日发出时改了题目,并根据新材料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编辑。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曾用网名楚天孤客,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的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本土起源说》、《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追踪夏后朝》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夏本土起源说6:华夏历史的开启 ——人皇出世与走出“混沌”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v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