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对某件事是否表现伟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队该事件的认知,取决于你正确认识到该事件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健身。每个人都幻想过无数次要如何如何塑造自己的体型,在看到诸如“大屌哥”这类健美界的佼佼者,更是激情澎湃,恨不得立即跑到健身房疯狂撸铁,无奈第二天却心如死灰,再也没有那种强烈的愿望去健身了,伴随着的是天气寒冷、肌肉酸痛等带来的种种借口,接着就越来越懒,肌肉越来越松弛,全身软弱无力,走路都像是双脚灌了铅。
对于健身这件要完全依靠毅力来坚持的项目,本质依旧是认知,换句话说是对健身这件事的认知不具体,或者对健身付出努力以后得到回报上的认知不够形象。我们知道健身的意义在于保持身体健康,提升个人形象和魅力,但我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抽象的预期之中,而无法具体的看到健身这件事到底能给我带来多少具体的回报。恰恰我认为,健身是一件无需投入太多金钱成本就可以得到完美回报的事情,难度在于能否一如既往的坚持,能否对健身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从而以认知来抵抗不自律、懒惰等毛病。当然,对于以健美为目标就另当别论,当一个兴趣爱好变成一项用于谋生的职业以后,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会厌恶,而这就需要有更进一步的认知水平去平衡了。
机会:实质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降临在合适地点,并作出正确的行动。
自身条件——机会开启——达成目标。我们不断前行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与外界连接并产生效应,就是把握机会的一个表现,而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组合的,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触角。我们时刻都在用自身的触角不停的试探着外界,希望通过触碰来实现自己的需求。
比如破获一件盗窃摩托车案件,就是一位侦查员在不断积累自身条件,开启破案条件,达成破案目标的过程。接到摩托车被盗的案件,首先就是寻找被盗车主了解基本情况,为下一步调查打基础,其次则是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再通过视频监控、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启调查之路,然后锁定目标。
接下来就是等待抓捕目标的时机,时刻准备着开启抓牢坏蛋的机会。在这过程中,侦察员要经历漫长的守株待兔过程,既不能打草惊蛇,也不能贻误战机,考验的是一个战斗员在战场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成功抓获以后就是证据固定的环节,古时候的做法是严刑拷打,坏人忍受不了最终屈打成招,而现在则不然,侦察员抓获坏蛋以后又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场面,各种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哲学统统用上,最终将坏蛋送上法庭,达成目标。
自身条件——机会开启——达成目标也是一个不断排列组合的过程,在实现终极目标之前,可以先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也按照这个模式去完成,最终积累到完成一个大目标。这样的模式也跟书中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的奖赏类似,步步为营是一个极好的方略,虽然不会有一时的巨大成功,但也绝不会失败。
懒惰与认知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在读《认知突围》,好书要拆解,要细品,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通过提高认知,积累自身,磨练自我,才能开启机会,只有自身优秀了,才能在开启机会以后不再擦肩而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