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毛年谱(26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达及版本

读毛年谱(26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达及版本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05:37 被阅读0次

【读毛年谱(261)】1942年,毛泽东49岁。


毛泽东讲话时,往往没有讲稿,通常仅有一个提纲,有时连提纲都没有,而是由速记员记录下来,整理出讲话稿。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初也是只有一个提纲。会后,由胡乔木整理成文章。不过,原始的记录稿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期间及结束后,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并没有广泛开展。有人推测,党中央预见到会上斗争将很激烈,因此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后,做出暂不报道的安排,直到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才全文发表《讲话》。

正式发表之前的宣传与传达

1942年5月14日,《解放日报》披露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举办的消息。该报第四版的《告读者》写道:“最近由毛泽东、凯丰两同志主持所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关心当前文艺运动诸问题的读者。”同版刊发的萧军《对于当前文艺诸问题底我见》一文写道:“五月二日由毛泽东、凯丰两同志主持举行过一次‘文艺座谈会’。”这是第一次在出版物中报道了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的消息。

5月28日,毛泽东在高级学习组作报告。报告的第三个部分讲的就是文艺问题。报告对文艺座谈会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讲述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结合问题。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对学员们作报告,对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以及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从报告内容来看,毛泽东的这两次报告并不是全面传达《讲话》内容,而是着重对《讲话》要点尤其是“结论”部分的内容进行强调和深化。

艾思奇和陆定一也对《讲话》进行了传达。1942年5月30日,艾思奇在中央研究院传达《讲话》。1942年7月10日,陆定一应王震邀请在绥德传达《讲话》。对此,《解放日报》报道:“陆副主任定一抵绥后,此间王司令特于十日在司令部召集此间文艺工作者开一座谈会。会上有陆副主任传达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结论,并与此间文艺工作者交换意见。”

1943年3月10日,中央文委与中央组织部在延安联合召开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会议举办地点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开会地点,即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楼下会议室,会议的主题也是贯彻《讲话》精神,动员文艺工作者下乡。《解放日报》在3月13日对这次会议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题目是《实现文艺运动的新方向——中央文委召开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凯丰、陈云、刘少奇等同志讲话,指示到群众中去应有的认识》。3月28日和29日,《解放日报》又分别刊发了凯丰和陈云在大会上的发言稿。此外,《晋察冀日报》也在3月31日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报道,报道内容与《解放日报》基本一致,只是报道的标题不同。

《解放日报》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报道的第一部分标题为“毛泽东同志曾指示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这一部分引用了《讲话》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二是写光明与写黑暗的问题,三是提高与普及的问题。此外,凯丰的发言稿也引用了《讲话》。

《解放日报》与“1943年发表版”的形成

毛泽东对《讲话》非常重视,而且对讲话整理稿表示满意,可是文稿并没有马上发表。究其原因,胡乔木认为有两点。一是毛泽东要对稿子反复推敲和修改,但他当时能够抽出的时间太少;二是文稿发表要等待合适的机会。

黎辛并不完全赞同胡乔木的解释。他认为文稿延迟公开发表,工作繁忙不是理由,主要原因是毛泽东要对稿子反复推敲和修改。黎辛还回忆了一个细节。他说:“我还记得报社与副刊部领导多次催他(指毛泽东——引者注)发表,他都说不要急,要多考虑考虑,慎重些,并说以后不要再催,到时候我会送去的。”

《讲话》发表后,很快被列为整风学习文件。可见毛泽东对《讲话》的发表不仅非常慎重,而且提前做了准备工作。

毛泽东亲自部署了《讲话》发表工作。据黎辛回忆,毛泽东于1943年10月15日将讲话稿送给博古,并提出在纪念鲁迅逝世七周年时发表。博古当天就将讲话稿送到了报社,并说毛泽东要看清样。接着,毛泽东对清样进行了认真修改,删除了五六百字,加写了六百字以上。毛泽东在《讲话》清样上作了哪些修改,现在已无从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毛泽东在《讲话》发表前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和审定。

《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首次全文公开发表,占据了该报头版、第四版的全版和第二版的部分版面,并配发了编者按。编者按写道: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我们特发表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

在《解放日报》刊发《讲话》全文后,西北解放区的《抗战日报》在1943年10月30日全文转载了《讲话》。在国统区,1944年1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在第六版“新华副刊”整版刊发了《毛泽东同志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一文,摘录了《讲话》“结论”第一、二、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配发的编者按写道:《讲话》“系统地说明了目前文艺和文艺运动上的根本问题”,“原文不可能全部发表,只好提要介绍一下”。[58]将其与《解放日报》的刊发情况进行对比,能够明显感受到延安和重庆两地政治氛围的巨大差异。

延安解放社与首个《讲话》单行本

《讲话》公开发表后的第四天,即1943年10月22日,《解放日报》在首版刊发了《中央总学委通知》。通知指出,《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事业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毛泽东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所成写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各地党收到这一文章后,必须当作整风必读的文件,找出适当的时间,在干部和党员中进行深刻的学习和研究,规定为今后干部学校与在职干部必修的一课,并尽量印成小册子发送到广大的学生群众和文化界知识界的党外人士中去”。 

《中央总学委通知》推动了《讲话》出版工作。1943年10月,延安解放社根据《解放日报》率先出版了《讲话》的第一个单行本。这一版《讲话》有两种纸型——土纸和油光纸。土纸版为双面印刷,油光纸版为单面印刷、合页装订。两种纸型版的排版和印刷完全一样,均为40页。据亲历该书出版工作的尹达回忆,“一位负责同志特别交待,希望仔细校阅,切勿出错”。可惜的是,这版《讲话》还是出现了两处错误。第一处是编者按中“旗手”误作“神手”。第二处是“引言”的日期“一九四三年五月二日”误印为“结论”的日期——“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据尹达回忆,其中第二处错误是由于排版者认为一篇文章不会有两个不同的日期。

中宣部1943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也推动了《讲话》的出版工作。该决定不仅要求文艺界认真学习《讲话》“并实行之”,而且认为《讲话》精神“适用于文化部门和党的工作部门,不仅是解决文艺观、文化观的材料,也是解决人生观、方法论的重要材料,要普遍深入宣传”。

这一时期出版的整风文件集也收录了《讲话》。

最早将《讲话》收入整风文件集的是1943年10月内部出版的《两条路线》。《两条路线》原定1943年9月5日前印出,但由于印刷条件限制,直到10月份才装订成册。正因为推迟到1943年10月份出版,才有可能收入《讲话》。《两条路线》分为上下两册,《讲话》位于下册正文最后一篇。《两条路线》的分发规定非常严格——“凡受书者都必须登记,并负责妥善保存,不得遗失,不得转让,否则就要受到党纪处分”。

参考文献:

周兵:《1949年以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版本形成和比较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毛年谱(26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达及版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x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