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对门之前的住户走了以后,一对夫妻就住了进来。两室两厅向阳的房子,那时还是比较宽敞的,即使有了宝宝请父母过来哄孩子也有富余。
前阵子,对门的邻居家乡的姊妹带着孩子过来住,对门的小孩可找到了伴儿,家里热闹了好一阵子。
近来却多了些陌生人来看房,母亲与他们熟识些,一问才知是人口多住起来多有不便。加上如今男女主人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日渐忙碌起来,离单位太远也实在不方便打理,所以筹划着搬到离单位近又足够宽裕的房子住。
我回家后,她把这事儿告诉我,语气淡淡,听不出什么情绪。我转头看着她,有些瘦削的身影在厨房忙碌。一头乌黑的秀发如今已变成了齐耳短发,远远看去多了几分俏皮与洒脱。
但我知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为人热情,平日里却深居简出。有时挨家发个报纸,要是出门买个菜散个步,往往碰到就打个招呼,偶尔帮忙收收快递。一来二去的,就与对面的一家熟识起来。后来就经常与我说,对门的孩子有多么活泼勇敢又腼腆懂事。
都说钢筋水泥里混不进多少邻里情,但这些年,看着他们小两口从欢天喜地的搬来到有了活泼的宝宝,再到男方父母过来帮助照看着孩子;从实在不好意思拜托对面帮忙收第一份快递,再到母亲逛超市遇到什么新鲜不错的蔬菜会分一些给对面的叔叔阿姨,后来我偶尔看到对门女主人独自上班,顺路就捎带上一程。慢慢的似乎像熟识了许久的远方朋友。
这样的邻里之情,仿佛使生活多了一份惦念与踏实感,混合着钢筋水泥的冰冷融化成潺潺温热的暖意。
直到那天我接到一通快递的电话,恰巧家里无人收妥,我思量着对门的情形,话到嘴边变成了:“您就帮着放到门口的地毯下吧。”
不想快递飞快的接过来一句:“对门有人,放对门吗?”随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后是快递再次确认的声音。
搬家本不是什么轻快的活儿,我不想再给徒增麻烦事儿:“没事,对门没人,您就……”
“有人,对门有人呢,先帮您放那儿了。”快递似乎忙着发其他件儿,焦急的声音隔着手机屏幕掺和着沙沙作响的快件包裹声儿。
再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好吧,您先放那里我回去拿。”我简短的回道。
不想晚些时候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主动报上家门。是对门正要搬家的夫妻俩。简单寒暄后,他们对下午就要离开表示抱歉。我也表示很抱歉还是添了麻烦,不能马上回去拿,并嘱咐放在门口地毯下就好。
想到他们搬了新家,恭喜乔迁新居的话刚到嘴边却顿住。我与对面一家夫妻二人平日已鲜少碰面,各自忙着各自的生活。只在休息时与他们的父母碰过几回面,老人似是允了孙子什么事儿,少年欢笑着。二老牵着小孙子的手,领着出门玩耍高兴的合不拢嘴。每每见到都打声招呼,叔叔阿姨都是慈善的人,眼角眉梢总是存着留意。
说到底,还是母亲转述给我的他们找到合适的住所并开始搬家的消息。平日里我与男女主人也并未有过多接触,算不上熟悉,只在一次出游后,给他们的宝宝也顺便带了些当地的特产。
那天回去后,我发现门口挂着个工整的红绸袋子,袋子里妥帖的放着上午的快递。
往对门看去,新年时贴的对联,平整的还留在门上,门的把手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再安上。
这里的门静悄悄的关着,那个牵着爷爷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地腼腆少年,会从比这个更气派的门里走向更大的世界吧。
就像春联上写的那副对子的祈愿。
温暖的人,祝福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