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个表情图片:
我们在看这五个表情的时候,要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头脑就会尽量调取一些相同的象,比如笔者看到右上角那个表情很凶,是因为笔者的脑海里有很多个画面是跟它相似的。
又好比一个人杀猪,杀猪的时候可能面目狰狞,你看到了一个人长得有点面目狰狞,但他不是杀猪的,那他有可能是杀其他东西的,比如说杀鸡啊,以杀猪之心去专研学问,又或者说在某一个时空里面,他对某一些事情比较凶狠,心狠手辣。
如上左图,2013年复旦投毒案的嫌疑犯林森浩,与犯罪联系起来,很多读者可能一眼看过去会觉得他很凶,“这人的面相很凶,很有杀气,怪不得会犯罪。”,但是笔者却觉得他很一本正经,有一个正派的气质。
为什么会觉得凶呢?是因为我们脑海里存有了很多凶的象,人相与之相似的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凶。反之,如果说一个人很正派,道理也一样。
所以,如果你要根据相貌去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犯罪,那是不可靠的,但是可以判断出其有犯罪的倾向,而会不会在某一时空上做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人面相很凶,是因为他接触了很多凶的象,比如一个杀猪的,杀猪的那一刻人的面貌会比较凶残,如果经常复现这个象,则人的相貌就会往杀猪那一刻的面相去发展。
而接触有主被动之分,比如一个人是杀猪的,其眼神炯炯有神,我们可以认为因为杀猪的需要导致了他需要看得准,睁得大,所以培养了这种眼神,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因为他的眼神要变得炯炯有神,所以杀猪这件事情就经常展现在他的身边。——这个就是象的力量,力的作用总是呈相互性的。涟漪的力量性是全空间的!
所以我们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的发生会有先兆,不一定是即时对应的关系。你不小心割到手,所留下的伤疤有可能是反映“割到手”的历史,也可能预兆将要再“割到手”的事情会发生,当然也可以是相似的事情,而并非局限于割到手。
因此,书生的就有书生相,淫荡就有淫荡相,恶人就有恶人相,…… ,这些如果我们观察多了,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相似地,我们再看一下复旦投毒案的被害人黄洋。如下左图:
可以看出拍照的当时是高学历的象,依据衣着的判断,一个假冒者与一个真正高学历的差别在于是否存在稳定的演化特性,所以笔者才说“当时是高学历的象”——直系判断。另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是:
(1)嘴形是歪斜的;
(2)下巴后缩(如上右图)。
如果嘴型经常歪斜,即有着一种稳定的演化主线,与某种情况能形成演化并行关系。
至于什么情况呢?如果读者还没开始自己总结,就可以看看一些相术书,了解一下古人的总结,但是前提最好是记住笔者的思路,因为在笔者看来有很多后人的注解都是偏离了基本的原理。而有了准确的思路后,你才知道哪些可以吸收,哪些说得太死不能相信。而相术书的内容,笔者就不罗列,因为太多了,主要还得靠读者带着“心法”去自己总结,去吸收别人的智慧。
回到话题,据查询,嘴型歪斜代表爱说话。而下巴后缩的特性,是不会经常变的,所以这个特性肯定是有着稳定的演化主线。相书介绍说下巴后缩,做事会急躁。
假如被害人嘴型常歪,那再配合这个下巴,我们可以猜想出他比较心直口快,爱说话,好话坏话都“遮不住口”。
如果遇上一个稍“正派”的,经不起开玩笑或者如针锋的言语,那后果是不太好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想,因逝者为大,笔者亦不宜深入下去,读者可自行研究,生活中的察颜观色,思路便是如此。
同样在相学里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叫“兜风耳”,兜风耳代表的是一种叛逆敏感的特性,它对信息很敏感,这种耳朵就像猴子的耳朵一样。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样的耳朵,就应该及早教育他们应重视规则,或者将他们的特性转移到“创新”精神上,即有些地方必须要遵守的,如孝道,发明创造需要创新,不用满足于现成的参考,在这样的引导之下,他们在“创新”方面的走向会比别人走得远,同时也遵守一定的伦理规则。
如上面所述的基本原理,假如你有兜风耳,你总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叛逆的,总会有顺从、和睦的情况。
而动态的判断?就需要我们根据演化交织的基本原理运用两点成一线的思路。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用QQ或者微信,都有一个头像,那么这个头像就是一种动态情况的反映。
比如上图的几个头像,它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时刻里面,使用者可能觉得这个画面、这个头像跟他的一个心境、状态处境等对应上(相似),然后产生了一种相似的力量,把这个头像摆上去。这是直系的,在某一个时间段对应着某一个象。
如图中的“道”,你把这个道作为头像的时候,当时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心念,比如想学道,感叹道的神圣等等,然后你才产生这样的行为。如果这种心念没那么快消退,就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头像得知使用人是对道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但是如果这种情愫只是几天时间,而后来使用人懒得更换头像呢?这种情况就显得很动态了,如果我们继续按照此方式去判断,就会出现偏差。
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就需要引入另外一点,构成两点成一线,去判断出头像演化的方向。比如说笔者这时候刚好在听一首音乐,与这个头像的出现刚好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共同点。
比如左起第二个头像,是个时髦的男士,可能反映出使用者当时的心态、环境等。如果当时响起一段音乐,那么音乐就与这个头像就产生了交织,如果来不及反映过来,也就是没办法重现歌词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将共同点取得虚一点,如都是耳朵,即是说这个画面里面的耳朵是一个分析的突破口,那么我们此时可以着重看一下他耳朵的特性,图像中耳朵被手指着:
(1)耳朵有问题(听力可能不行了);
(2)听不进一些话,为人比较固执;
(3)可能在分析图像的时候这个人在思考问题;
……
我们通过这个头像至少就取得了三个可能的信息,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筛选判断,也需要引入另外一“点”,再构成两点成一线,比如这个人前来求助于我(非生理上的问题):
(1)首先耳朵有问题这个跟求助于我的问题应该较有少的关联,不重点考虑;
(2)话听不进去跟耳朵听到的声音有点少,这有可能会成为他求助于我的一个问题所在。
……
如果我们要再具体,只要重复以上步骤即可。以行家来说,就是边聊边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