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读后感

作者: 文道小悟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22:16 被阅读54次

边城,述说的是湘川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地方的故事。

因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里面夹带的地方言语对生在湘南的我来说,很是熟悉。

记得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经常跑图书馆借阅名人名书。那时候,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看书也是随大流。喜欢看有情节的书籍。

当时也一定是看过边城的,但是细节已经忘记。但在其他文章里一提到翠翠,傩送时,还是有些印象的。

也曾有段时间,会否定自己过去阅读的意义。因为读过的书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忘记。可是,有人说,阅读不应该带着功利性,只要阅读给带给你快乐,引发你思考,你很享受阅读的过程,这样便足够。

也许现实中,目前它并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变化,可是久而久之,人的心态会变,遇事慢慢从容淡定。而在某个特定场合,突然就会有所领悟,带我们走出困境。

我相信,阅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我们的内心会一直会被指引到快乐简单原始的道路上来。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保持自我,不忘初心。

再次阅读边城,每每遇见环境,人情,狗吠,虫鸣鸟叫的描写,都让我禁不住回忆起童年时村里的日里家常。如此相似的祥和宁静,夏日空气里草的热气,井水的凉意,真真切切。我们在14.15岁的年纪,生活在山村里有时会觉寂寥,没有太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没有太多接触外人的机会,遇到村里同龄的异性面对面走来,也是低着头,不敢直视。跟翠翠一样的羞涩。

四五十岁的男人女人午后都喜欢搬来条凳围成一桌扯字牌,干活的人,无聊的人,来来往往都不由停住脚步观望一会,或者指指点点帮着出主意。有时看得入迷,竟也忘了地里的农活,等想起来时,天色已近黄昏。在旁人的嗔笑声中匆匆地往地里赶去。

80年代以前的农村,还是像解放初期时一样,每家每户踏踏实实过日子,邻里乡亲互帮互助。在路上碰见,会站着或随意坐下说会话,即便是说得起劲了,说话声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村子的宁静。

只是偶尔的鸟鸣狗吠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躁动。

以前,山里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要离开家乡,去外边的世界长见识。因为那样的宁静安抚不了年轻人向往热闹的心。而如今,是再也回不去那样的宁静,心里却异常想念。

相关文章

  •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渡舟溪水人家, 边城码头白塔, 黄狗枯草落花。 风雨骤至, 故人是否归家。 也许很不押韵通顺,但这...

  • 诗意边城——《边城》读后感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 《爱你就像爱生命》

    《边城》读后感 不记得以前有没有读过《边城》这部小说,这部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一曲爱与美的...

  •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边城》的书,同样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读沈从文的书,感觉挺好的。这本书讲述的...

  • 2021-10-29

    《边城》读后感 沈老先生的《边城》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浓郁的水墨山水画,又讲述了翠翠与傩送两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主...

  • 《边城》读后感

    故事可以写的这样淡远,骨子里却渗出悲凉。看惯了中国传统大团圆式的结尾,再读《边城》,总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凄寒。 ...

  • 《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前在课本上读过它的节选,今日读了它的全文,有颇多感慨。 提起《边城》首...

  • 《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年少时就曾听闻过,但我一直没有机会细细品读,这次我终于下了决心,在喜马拉雅中听完了整本书,确却...

  • 《边城》读后感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 《边城》读后感

    《边城》这部中篇小说,描写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而宁静的人生以及湘女翠翠平凡的人生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边城-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bv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