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培训。 在周国平老师的眼中,教育具有着独特的价值,他有一句很经典的论断,教育不是培训。
教育指的是教而育之,教人一些道理,一些方法,目的是教育人们的灵魂,滋养人们的心灵,让人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相反,培训则是有着更加具体的目的,要把一项非常细节的技能传授给你,告诉你步骤,提醒你注意事项,不涉及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对此,周国平老师说:“培训有必要,但如果培训成为教育的全部,真正的教育就不存在了。”
如果给教育一个定义,那么教育就是生长,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与之相反,如果这把人当容器,要把外部世界的东西又一股脑的往这个容器里灌进去,那么就不是好的教育。因此教育的使命应该是为人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这里说的环境不是学区房、重点学校,而是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好的老师,这里面自由时间更加关键。
有了自由的时间,人就可以更好地观察自己,进而提升自己。教育这件事,说到底其实是自我教育。周国平老师认为: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学习,这里的意思是说,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需要通过你自己的吸收领悟,把它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营养。没有人能强制你完成这样的自我教育,即便是填鸭式教学的猛烈灌输,也只能做到让你考高分,却不能把教育的内容融入你的内心世界。那么既然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周国平老师认为一个好学生的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种能力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要能够从学习本身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让自己满足我的,因为满足了好奇心,满足了求知欲,会让自己感受到世界的奇妙知识的美好,有了一种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良好感觉,自然就会觉得快乐,第二章努力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不是被迫接受老师,家长,社会的安排,被逼着学习。因为对学习有兴趣,对自己有要求,所以会主动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答案在哪里?好学生会自己主动的安排好这个顺序,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
好老师的标准。想要学生变成好学生,想要好学生达成自己的理想,取得可能的成就,离不开好老师。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传道、授业、解惑,其中的“道”指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精神上的影响,是精神世界的传承。周国平老师说,教育是神圣的精神事业,师生关系本应该是最纯粹最具精神性的关系,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在精神上更为重要。所以一个好老师必须自己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心灵高贵,头脑活跃的。他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新一代年轻人获得直面人生的信心与勇气,除此之外,一位好的老师首先是热爱知识,对知识充满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在学生心中点燃同样的求知热情,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其次,老师自己一定是人性丰满、心灵丰富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了解人性,体贴灵魂,才能够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独立完整的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