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爸我妈总是骂我笨,脑袋也不太好使,可能是因为我年龄有点儿小。上了中学,我也还是有点笨,特别害怕参加文娱活动,特别是做操跳舞这些需要动作协调的活动,我总是反应很慢,特别害怕出错,跟不上节奏也学不会。
上了大学我还是最笨的,我特别害怕每天早上做早操,也特别害怕跳舞,学习舞蹈,因为我真的学不会,总是跟不上节奏,晨练我看大家动作都很协调,我只好躲在人群里滥竽充数。
学数学也很笨,学不会高等数学,也学不会微积分,而且,我的地理物理化学也不怎么好,一点自信都没有,我觉得自己笨。
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笨,所以我就是那个勤能补拙的人,一直都很努力来弥补我的愚蠢。现在我突然间变得很自信,我觉得很多人都很笨,而我却很聪明,为什么一下子就由一个认为自己很笨的人转变成认为一个自己很聪明的人呢?

周国平曾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而我正是属于后者,这些年我总是一个人,我独处的时间越长,思考问题就越来越深刻,然后很多问题都被我看清楚了,一旦看清楚了,就会变得聪明。
虽然我一把年纪了,也曾经受过伤害,但是我对我的智商还是很自信的。我的脑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得聪明,是因为我经常用脑,经常沉思,经常反思自己的错误,而动脑是反人性的,因为动脑筋很累很辛苦,很多人都不想动脑,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变聪明。
有一个误区,我们总是认为25岁大脑会停止发育,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停止发育了,事实并不是这样,大脑会越用越灵活,科学家对人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在伦敦开出租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要在伦敦当出租车司机,他需要对伦敦的大街小巷有一个非常熟悉的把握,很多人都干不了这个工作,当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在伦敦的大街小巷行驶毫无障碍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科学家发现他的大脑已经和平常人有点不一样了。即便是40岁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变聪明。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人生寂寞是一种力量,经得起寂寞,就能获得自由;耐不住寂寞,可能会受人牵制。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大部分人很少思考,很少反思,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多人一点进步没有,三十年后还是老样子。

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灵活的,有一个亲戚,他才60多岁就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他连家里的人都会不认识,因为长期不用脑,长期不与人接触,与人接触让他觉得很麻烦。长期不用脑,才60多岁,就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02
为了让我们的脑子越来越聪明,每个人都需要经常用脑,即便是老年人,也不应该放弃工作和学习,经常参与社会实践,我们才能延缓衰老的速度。有一个老板,即便自己很有钱了,每天安排他的父母出去捡垃圾,他说,一来为环保做贡献,二来给他父母找点事做,防止他们得老年痴呆。
有一个人,他40岁的时候就已经患上了很多严重的病,可是到现在70多岁了,感觉还是还是精神矍铄,坚强的活着。他经历了很多磨难,这些都是非常巨大的打击,但是他一直都挺住了,他有一个信念,要支撑着活下去,他的孙子还小,他必须要把孙子养大,孩子的父母都不在了,所以他要坚持到孩子长大。我们每个人活着都要有目标,有希望,有精神寄托,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就是某个任务,某个使命。
我曾因为学不会健美操,学不会数学,甚至是不会操作电脑而自卑,学不会是因为内心恐惧,掌握了方法就很简单,曾经我也很早放弃了自己,也曾自卑过,也曾徘徊彷徨迷惑,即便是情况不那么乐观,我相信明天还会更好。
要超越一个人,就是超越他的经历,世界上什么事情都经历过,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坦然一笑,天空抛下五个字,那都不是事。我也曾怀疑过,遇到很多艰难困苦的人,脑子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小时候有摔过跤,被石头砸过脑袋,我的脑子一定是很笨很笨了。
截至目前我发现我的脑子还是能够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甚至是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角度,比较深刻,而且有发散性思维,很多人考虑不到的问题我都能考虑得到。自助者天助,上帝总是会关爱和怜悯那些自助的人,经历了很多痛苦的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会更加睿智。
每一次的破碎,每一次我又重新站起来,就变得更聪明,更成熟。纵览前贤,与伟大相伴的,总是苦难,不破不立,边破边立,只有打破了,才能立起来。
(谨以此文,献给过去愚蠢的自己,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