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刚刚登基为帝不久,就命人将练子宁绑到朝堂上。练子宁大声斥骂:“燕贼,篡权夺位,大逆不道!”朱棣气得火冒三丈,让手下割了他的舌头,同时狡辩道:“我这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
练子宁满口鲜血,口不能言,他怒目瞪视朱棣,把手放进嘴里蘸满鲜血,在地上写下四个字:“成王安在?”
朱棣顿时恼羞成怒,“成王”朱允炆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自攻城以来,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比任何人都想知道这个“成王”到底在哪里。
练子宁心里更清楚,这种老虎头上拔毛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这一生的心愿,就是做一个忠臣,一个生性耿直、仗义执言的忠臣。
练子宁自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少年时期就曾对同乡好友说:“我以后一定是国家的忠臣。”
1384年,练子宁乡试中举,第二年,他进京参加了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在大殿上,练子宁对朱元璋说:“天下的人才有限,陛下您常常为了一些区区小事而不断诛杀他们,那么天下还靠什么人来治理呢?”
如此胆大耿直,但朱元璋看到了他对国家的忠心,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钦点练子宁为一甲第二,并授翰林院修撰。
朱允炆登基后,练子宁升任吏部左侍郎,拜御史大夫。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前去征讨。但随后不久,李景隆就节节败退,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多次兵败,导致攻守形势急转而下,被朱允炆召回朝中。
李景隆几次出征,前后损兵折将多达数十万,但朱允炆并没有降罪于他,反而认为他只是权柄太轻。练子宁虽然生性耿直,但他心细如发,他暗中察觉到李景隆对于朱允炆并没有表面那么效忠。
而对国家不忠之人,是练子宁眼中最不能容忍的。
于是,练子宁联合御史叶希贤、宗人府经历宋征一起上疏朱允炆,请求诛杀李景隆。朱允炆不同意,练子宁异常气愤,慷慨激昂,面向朱允炆叩首道:“陛下,将来坏事者,必定是李景隆此贼!”
朱允炆听不进去,练子宁痛哭流涕:“既然陛下要赦免此贼,那么请您先杀了我吧!”
朱允炆完全不相信他们所说,直接宣布退朝。
1401年,朱棣带人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此时,朝中人人自危,练子宁挺身而出,替大臣萧用道、周是修仗义执言,怒斥羞辱他们之人:“国家到了如此危机时刻,你们还容不下忠臣吗?”令当权者羞愧的不敢开口。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此前,朱允炆曾命李景隆带人到燕军营地请和,但被朱棣拒绝。不久,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就在金川门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
练子宁最终被朱棣惨烈诛杀,同时练氏族人一百多人被诛杀,亲属被流放,家乡的四百八十户人家也受到了牵连。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不论身处哪个朝代,心向哪个帝王,明朝的这些大臣们,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对于心中信念的执着,都让人心生敬意。舍己成仁,这份忠心最是难能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