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学而篇——道千乘之国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白话】
孔子说:“治理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要谨敬并且讲求信用,节约用度并且爱护人民,使用民力要按照时令不违农时。”
【释词】
道:导(導),领导、治理。道,本道路之名,人所循之而行。
按:道(导)国,亦须有所循之而行者,古人称之为“政教”。政教,治国者必行之路。政者,正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
本章孔子所示之政教即是“敬、信、节、爱、时”五大方面。
乘:音shèng,指兵车,以四马一车为一乘。
敬事而信:敬,谨慎专一。事,政事。信,信实、诚信,做事要诚信,为政要取信于民。
节用而爱人:节约用度,不奢侈,以爱人为念。用,用度、财用。爱人,即爱民、惠民。
使民以时:使,用。时,农时。
按:国家征发使用民力应当在农隙,不妨碍其农作。不违农时,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进而保证国家政治稳定。
【先贤精义】
刘沅曰:春秋兼并侵陵,千乘之国首败王纲,傲慢欺侮,侈肆疲民,盖春秋将为战国之势也。子故言此以救时弊。
刘宗周曰:治国之道,本天德以为王道。
包咸曰: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节用不奢侈。国以民为本,故爱
我们通过按部就班的学习,知道了前面四章都是在讲自己怎么学习,那进一步就是要推己及人,帮助天下,所以第5章就在告诉我们,怎么样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一个国家或者是引导一个团队呢?
千乘之国,就是诸侯很大很大的大国,那怎么去引导千乘的国家呢?他这边提了三个:
首先看第1个原则“敬事而信”,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或者我们所做的事业,有一句话叫“敬业乐群”,所以这个“敬事”其实就是跟“敬业”是一样的,那我们做到的这个事情或者事业无穷无尽,又会有人事的关系千变万化,我们到底用什么方式能够简单扼要的把握住对事的原则呢?
孔子他用了一个“敬”字把整个内涵都包括在里面,那这个“敬”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我所做的事情或事业,我发自内心的恭敬他,而且这个恭敬是非常诚恳的,要做到对事情的恭敬,就一定要常常去想认真做的好处,还有不认真做的好处,那就自然而然非常谨慎,甚至恐惧的把它做好,而不是马马虎虎,高兴的时候就很认真的去做,不高兴的时候就随随便便。
那这样是没有办法去引导别人的,你没有办法给人家身教的,就会让你周围的人,或下面人从内心觉得不服你。
所以,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也好,事业也罢,我们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敬,一定尽力要去把它修为出来,那除了内心的敬以外,我们还要在外面,能够建立起那个“信”。
怎么建立这个信呢?就是我们自己的行为,不要违背我们的信念,如果我们照着我的信念去讲任何一句话或者是做任何一个行为的时候,其实你不但能够自己信得过自己,不会彷徨无助,那同样的你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所以,内心都是“敬” ,显现于外面的就是“信”,内“敬”外“信”,“敬”“信”两个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对我们所做的事情、对我们所承担的事业,我们都要用“敬”跟“信”这两个原则。
那第2个是“节用而爱人”,“节用”是对物,就是对东西;“爱人”就是对人。
对于我们统筹的东西、物品,我们一定要做到两个原则:第1个不要浪费它,不要想说用鼓励消费来刺激生产,或是怎样,这不算好;第2个要有节制,就是恰当的去用它,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而且如何用也是很重要。所以节用,对物要节用,对人,要爱他。做任何事情都发自你内心的去为他着想,这样你虽然劳动了他,叫他做什么事情,他都心甘情愿的为你而做,而不会怨恨你。
所以我们怎么样在内心中不断的涵养去爱护别人、关心别人的这一颗心,其实是引导别人的一个先决的条件,这样他才会信任你,才会喜欢你。
第3个“使民以时”,有两个该注意的,一个是时间要适当,千万不要在农忙,或他在做事很忙的时候再去使唤他,而是要在农闲的时候,因为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所以就特别讲究农闲的时候,再来差遣使唤他。这是第1个,要选对时间找人来做事。
第2个呢,给他什么事情要安排的好,他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合做这件事情,那就让他做这件事情,所以什么时候引导他、什么时候教育他、什么时候喜欢他,一定要选对时间。那是引导他,或者是教育他,或者是使唤他,做什么事也要选对,这是“使民以时”的内涵。
总之,这一章就是告诉我们,当你自己的立身行事做好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帮助别人、去引导一个团队?
那就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好,我的导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好,那今天呢,我们学了这5章以后,我想要跟各位分享的就是论语学而的前5章,实际上已经把论语的基本精神跟次第都说明了。
那前4章比较偏向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是一种自立的原则。也就是根本的做人的法则
那最后一章,是当你自己的立身行事做好了以后,你怎么样去帮助别人、去引导一个团队呢?
那前面4章,第1章跟第2章很明显的讲出了儒家的精神,孔门的心法以及教育宗旨,清清楚楚的标立出来,让我们有所依循。那第3章呢?指出了在实践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犯错误,也就是说巧言跟令色是不应该的,而应该去身体力行。
第4章了,曾子出场,以他自己实践的实例告诉我们怎么样子时刻的、时时刻刻的去反省,然后呢,能够真正的得到真实的快乐。
好,以上呢,我想今天 做这样的分享主要是抛一个砖,希望引来各位同学的美玉,那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呢,我们能够依着《论语》这一本书所提示的种种延续实践的原则,我们也能够做好反躬内省笃实践行,那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真实的去享受幸福的人生,好非常感谢各位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