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货紧缩世界的逻辑。
虽然都在同一个地球,却分明有着不同的世界。人们在通货膨胀的世界里长大,以至于意识不到通货紧缩世界的存在,但它就在那里,而且已经九年了。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比特币被时间证明是目前最成功的区块链产品,好产品的贵只代表需求多。第二,比特币新币数量每四年减半,大家初步预计2140年停产,新币增量赶不上新增需求量,于是只能这样:从发行到最高点增长了600多万倍,投资100元可达6个亿。
算法确保比特币数量不因人的意志而新增,用挖块奖励替代铸币税,这一刀下去,不单砍光了计划外的新增货币,而且划清了与通货膨胀世界的界限。
说起“通胀”,听着像是所有商品通通膨胀,但膨胀的其实只有铸币税——即以权力之名增发的货币,变相使你的收入失去的购买力。
在通货膨胀世界,印钞机的轰鸣声从来没有停过。这使得法币变成一把不断伸长的尺,虽然刻度不变,但任何物件对于这把尺的相对长度却在不断缩短。
巴菲特一生勤俭,现在还住在1958年造的老房子里。可如果他像其他勤俭之人一样,把赚到的每分钱都存进银行,那么他将成为一个普通的老人。
现在一提到巴菲特,大家想到的都是“股神”,说明他把钱换成了股票类资产,而不是存进银行,尽管他自己是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大老板。
多持股、少持币,甚至要借币持股,这是通胀世界的法则,很多人因此尝到甜头,但在通缩世界这条逻辑却是毒药。
和通胀世界的正利率不同,通缩世界的利率是负的,这意味着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支付利息,只不过没有在账面上显示罢了。
持币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这是通缩世界的逻辑。
如果你卖出通缩货币、买入其他资产,那你得确保资产增值能跑赢通缩,这可比跑赢通胀难多了。
例如,三年前的今天,每个比特币价值3000元,小明卖出一万个比特币,拿到3000万元,他拿着这些钱做起项目,凭聪明才智和日夜操劳净赚十倍,3000万元变成3.3亿元。
可回头看了一眼币价,发现比特币已涨了30倍,想买回一万个比特币,得花9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他三年少赚了5.7亿元,或者说亏了6333个比特币。
从九年涨100万倍的事实来看,没有东西能跑赢比特币,买完睡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九年后甚至九十年后这个逻辑是否也成立?
大概率成立,只要比特币系统本身不被攻破。
比特币一直是加密货币行业中市值、算力和声望的第一名,除非有东西比它好十倍以上,它才可能被替代。
这就像微信早已普及,即使我现在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微信,哪怕部分功能比微信好,也不可能立刻取而代之,因为我开发出来的东西没人用,不像微信那样堆满了连接与共识。因此,第一往往不可替代。
长期持币,是通缩世界最大概率的获利策略。
但在资本市场里,不管牛市熊市始终有人折损本金,7亏2平1赚像万有引力常数一样驱动着所有市场。
赚到钱的10%很幸运,但没赚到钱那90%的人也不用懊恼,因为所有人的DNA里都有一个基因:损失厌恶。
2.损失厌恶和韭菜算法
你走在路上捡到一百元钱会很开心,可如果风把它吹到河里,你会比没捡到时更难过。丢失一样东西产生的痛苦本应和获得这样东西带来的快乐相同,可事实上,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远小于损失同样东西的痛苦,这就是损失厌恶。现代人损失厌恶的心理根基,其实来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每天打猎,如果捡到别人丢的羊肉,可以改善几天的伙食。但如果自己的羊肉不慎丢失,很可能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千百万年来,规避损失的心理已烙在我们观念深处。
于是,我们一睁眼就会启动损失厌恶程序,这对物种而言绝对是好事,因为会大幅降低饿死率,但在资本市场,这种本能就像肥料,滋养着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投资世界里,没有人不是时光的过客,大家都想牵到羊。很多人真的会牵到羊,但关键问题是,哪些人在时光长河里会一直牵到羊?而哪些人开始牵了一两只,但自己最终变成韭菜,被割出局?能一直牵到羊的人不多,他们笃信逻辑和概率;最终变成韭菜的是多数人,他们一直在用韭菜算法。“我们认为自己确定地知道时,实际上不来源于理性,而仅仅是一种感觉。”——罗伯特·伯顿下面我们一起模拟韭菜的自我感觉。
这些刺激韭菜们夜不能寐的价格信号,为什么竟然能让另一些人置若罔闻,就好像价格波动从没发生一样?因为这些人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心法:在他们眼里没有损失厌恶,只有逻辑和概率。
3.跳出韭菜视角:逻辑和概率
和韭菜不同,在他们眼里投资是一种基于逻辑推导与概率估算的行为。例如,经过逻辑推演,他们认为在很远的未来,会有很高的概率出现一个很高的市场价格。可在普通人眼里至关重要的α 角,在高手眼里不仅是灰蒙蒙的,甚至是看不见的。当前价格在高手眼里虽然是事实,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只是随机游走的结果。以至他们经历20%~30%的跌幅时根本没有心理负担:心平气和,是因为知道第二天会翻盘吗?不是,这些波动连涟漪都不算。真正的本事是超越动物的感觉,用逻辑推导出图中星星标识的位置与概率,并使用合理的资金策略获取利润。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三个月看一次盘的人总是比那些每天盯30次盘的人获利多?因为两者执行的是完全不同的算法、本能与逻辑。每天盯盘者眼中充满了心惊肉跳的α,但几个月看一次盘的人,心中只有β。至于最终的市场价格是走哪条路抵达红星的,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只关心用逻辑推导出的大概率。
虽然没有那些最刺激的α角度高,但β代表时间长河里最稳当的收益率——这是你买完就能安心睡觉的认知资本,否则就只能像韭菜一样心惊肉跳得睡不好觉。其实,那些α角的利润是有人能够赚到的,不过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文艺复兴公司大奖章基金的那帮高手,他们使用量化交易手段每年平稳获取30%以上的复合收益率。另外,我想你一定看过暴涨暴跌的新闻,其实这是驱动韭菜行为的助推器。新闻机构的盈利模式与你不同,你为获得投资收益,新闻机构先获取注意力然后通过广告变现,才有营业收入。如果你不知道韭菜算法,那这些暴涨暴跌的新闻对你来说都是α角,给你的感官施加强烈的刺激,通过损失厌恶驱使你做出韭菜动作。新闻只关注α角,β即便存在,也无法被新闻机构关注,因为见证它需要的时间太长,甚至超过新闻机构存在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β上,那才是长期的仰角。如果没有β的概念,你买完后的分分秒秒都面临卖或不卖的决策,一有风吹草动你的本能就会帮你启动韭菜算法。在价格波动中,激光般的专注力特别重要,同时也是最违背人性的能力。我们的血液里仍流淌着四处觅食的动物本能,让我们无时无刻都会本能地关心实时价格,分分秒秒去思考是否应该抛售进而获利。
4.结语第一,不懂不买。第二,不是你的不
能要。第三,资金的使用期限必须足够长。这三条是适合我们普通人的最大概率的获胜策略。千万记住:如果你入市,买的并不是比特币,而是花钱参与一场概率游戏。大概率赢并不意味一定赢。如果你不改变基于本能的算法,醉心于那些显微镜下的上涨α角,即使千方百计地绕开下跌的α角,也会被惩罚,这不是法规法律,而是数学中的大数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s)放弃执行数学上最合理策略的权利,选择符合本能但赢面更小的策略,其实是用自己本来就微薄的财富给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填牙缝。他们才是时光隧道里的联合收割机,用负的α角收割那些惦记着正α角的韭菜们,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使用正确的策略避开他们的刀光。除此之外,你唯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比特币系统是否会被攻破,这就是底层概念特别重要的原因,因为概念能丰富你的认知边界。还好,装上“韭菜算法”和“精英视角”的概念翅膀后,你就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具体表现为:如果你没弄懂你想买的东西,你不会买——你知道没有逻辑、跟着感觉走只能让你沦为韭菜。如果你弄清楚并且买了,同时比特币没出现技术漏洞,你又有足够长的资金使用时间,你不会卖——你知道没有什么金融产品的涨幅能超过比特币。你再也不会在意那些长成α角形状的所谓“重大事件”,因为你心中有β,不会因为大众心理波动被震出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