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大道废,有仁义”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18章,意思是说,因为倡导仁义,大道就会被荒废。
仁义是指人心中的同情和义气。是人情世故,是主观愿望。仁义泛滥就会重感情,讲利益和分好坏。大道是指符合自然,客观和规律的法律和规则,是自然而然,是客观实在。大道畅行就会是很自然,维正常和持平衡。当人情世故为首,主观愿望为主的文化和风气形成后, 所有的章程形同虚设,一切的规则受到破坏,客观的规律都被违反,结果就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和社会糜烂。古代的农耕时代主要依靠拉帮结派共度艰辛,所以,人情世故很重要,领导指示很关键。现代的商业时代主要依靠分工协作齐创繁荣,所以,价值能力很重要,规则法律很关键。
当人心,情感和欲望成为行为准则,行动原则和做事标准的时候,人们就会违背自然,违背道理和违背规律,就会干出傻事,坏事和破事;就会产生祸害,困难和麻烦。短期内和局部里就会呈现出大道被废弃,遮蔽和失效的现象。但是因为道生万物,道成万事和道做万变,也因为大道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和无处不在的,所以人们纵欲,豪情和动情的行为,逆天,背道和违规活动都会遭到惩罚,纠正和修理。大道的天谴是残酷的,报复是凶狠的,惩罚是无解的。
讲道理,按规矩和守法律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重要底线和关键要素。同情,亲情和交情应该是次要因素,次要条件和次要标准,最多是在合理,和规与合法的前提下,同等情况下,发挥一点作用。把关系当成生产力,资源库和核心力的思维,从而忽视规律,遮蔽客观和废弃道理,短期可能会有好处,长期必然会遭失败。
当今时代,讲人情,搞关系和很主观的企业和社会都会变得腐朽和衰落,而讲规则,拼技术和很客观的企业和社会都会变得强盛和繁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