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站桩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作者: 杨秀宝聚成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3:29 被阅读79次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作者:闲在居士

    X

    作者 灵悟居士

    南公上师防漏丹的十六锭金

    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选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有“十六锭金功”,其法诀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丹道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

    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功有吸气,提肛缩肾,意注脐下,咽气几个动作,然单修双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药炼气运河车,因目的不同火候有异,变化万千,丹家视为鸿宝,故字字为金。世人知此诀者多,然明白其中奥秘者却百无一见,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传。

    (摘录自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之《辟谷胎息第七讲》

    回春奇诀(破译十六锭金练法)

    “回春仙诀”为什么能够迅速的产生神奇效果?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必须得法,若未得奇法而又想获得奇效,可能吗?而“回春仙诀”乃道家核心奇法之首,堪称“秘中之秘,奇中之奇”,它是历代祖师用来开启人体能量宝藏的金钥匙,修此“仙诀”可快速触动人体关窍,激发潜能,可使人迅速由弱变强,更能快速充实人体三宝(精气神),并可逐步达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奇迹变化。经多年验证,当日练习此“仙诀”就能有丹田气增,阳物勃起等反应,在行房事不仅精气不外泄,反而能功效倍增(能快速聚集返回性能量)。经过短短短1-2个月的练习,全身心体力、精力及面色肌肤,将会有前所未有的神奇改变,保证可还你一个虎跃龙腾之身。它不仅对防治数十种疑难杂症有奇效,而且它对影、视、歌星快速美容,老年长寿和儿童快速开智也多著神奇。总之,凡有缘得到此“仙诀”者,均被其神效所折服,许多受益者无不由衷的感叹:由于自己开始的一点怀疑和犹豫,而差一点给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现在自己才真正的明白:“何为上乘仙诀,如何才叫得到真传”!

    经多年验证,学练此法可获一下神奇功效:

    1.对养生长寿、返老还童,已创历史奇迹。目前,此术作为防病治病、快速补充精力的高效工具,又作为影、视、歌星驻颜美容、永葆青春、梦寐以求的法宝;

    2.对快速治疗和提高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类男女性功能减退,在短期内也会有惊人的改善;

    3.对快速提高各类田径运动员(如拳击、散打、举重、长短跑)等竞技水平,在短期内也会有惊人的效果。以中国著名科学家靖玉仲教授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经济资助后,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回春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于于1991年通过专家鉴定,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曾一度引起轰动。世界著名科学家牛满江博士非常重视,不但亲身体验,而且再次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仪器,又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研究。结果,他被其罕见而神奇的“回春”功效所折服,不觉为之倾倒,并由衷感叹:回春术是中国圣贤大德

    无穷智慧的体现,其中的“回春仙诀”更是中国向世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实属无价之宝。中国陕西青化寺的吴一清道长,常年研修“回春仙诀”,现已已156岁,仍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已被正式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回春奇诀(破译十六锭金练法)

    灵悟居士

    传授

    据古典秘笈所载,中国道家研究养生、长寿及回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道家所传法、诀甚多,影响很大。但是,最能代表中国道家圣贤大德无穷智慧的核心秘术首推“十六锭金”,也称真人养生、长寿、回春十六字秘诀,其诀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因“诀”功效奇殊,被历代各派各家所敬仰,古代秘典多有论述,明代养生巨著《修龄要旨》曾载此“诀”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神效回春妙诀。古代其它多部宝典秘笈如《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等均介绍了此诀。可见“十六锭金”在古今中外的广泛影响和价值,非一般可比。因道规森严,历代单传,各派对此“诀”的练法理解差别甚大。如有的说,鼻吸清气只送至丹田;而有的则说,吸气入丹田后再经督脉而直上头顶囟门处。又如对提气入督,有的说是配合呼气;有的则说是配合吸气等。众说纷纭、千差万别。若仅从字面上理解,不外乎提肛、咽津、腹式呼吸及周天运行等。纵观近代史,许多流行功法均照搬以上“秘诀”中的部分内容而融入其中。加之,即使仅按其字面语意进行认真练习,往往也有一定的效果,所以,此时很多人自感已得到真传或将其破译,其实与其原貌均相差甚远。本人研究古传“回春术“多年,有关其:“秘诀”中的玄机,曾拜访了多位道长及多位研修此“诀”的百岁老人,因一段奇缘而得其真传。经过十多年的反复验证和不断总结,结合历代古传秘笈所示,终将此“诀”予以破译,并得到国内外道学专家的普遍认可和一致确认。因历经时间较长,所涉道长、百岁老人甚多,限于篇幅,在此不赘。仅

    就所依据的古典秘笈部分,明示如下:

    一、操作程序

    根据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和语意提示、古代名著《修龄要旨》的记载、清代闵一得编订的《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的阐述,以及本人十余年拜师所得、研修所悟,再结合养生学、生理学、心理学和中医学等,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的考虑,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吾认为十六锭金的原始操作程序,应该是这样的:

    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

    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

    接下去又做吸气动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

    如此循环往复,按此法每天修习“秘诀”2-3此次,每次练习习20-40分钟为宜。

    二、古笈练法依据

    1、从十六锭金文字本身所作的说明和提示及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看。

    前两句已指明为吸气时的运演动作,后两句当是说明呼气和呼气后的运演动作。

    此论与古代的养生名著《脉望》一书所载相似。

    其记载的十六锭金的第三句,便写为“一呼便咽”,也可作为助证,此其一。

    十六锭金在句式运用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连用两个“一……便”式,此种句式意在强调两个动作的前后紧相连接。

    “一吸便提”,显系指吸气一开始,紧接着便作提气动作,以利于内外气在丹田的交接和糅合;

    “一提便咽”,显系指呼气后迅速将提升至泥丸的内气,和口津一起咽入腹脐,此其二。

    十六锭金在“一吸便提”之后,进一步作了明确提示“气气归脐”。

    在吸气的时限内“气气归脐”,当指从上吸入的清气和自下提升的内气,同时在腹脐聚合,此其三。十六锭金后部分着重指出“水火相见”,这是强调呼气后通过咽津来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其四。

    2、传统养生名著作助证。《修龄要旨》的解说较为准确可靠,以下几点已较明确:

    ①吸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到达腹脐;

    ②提气入督时配合呼气;

    ③呼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沿着督脉上升而止于头顶泥丸;

    ④呼气之后咽津。但是,它的记述较为简略,有些地方还说得不大清楚。

    如“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忍便状的提肛,究竟是结合吸气,还是结合呼气?

    因为提肛是收缩性动作,故适宜于配合吸气,而这里的陈述不明确。二是呼气时的意念运行路线,究竟是从腹脐开始,下经会阴再沿督脉而上,还是从会阴开始,上经腹脐再横穿命门直上夹脊、泥丸?

    传统周天功的气行路线,都是从腹脐开始,经会阴越尾闾再沿督脉而上,而这里的陈述同样不明确。

    清代编订的《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对此作了精当的解说,指出:“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又指出:“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脊骨,直至顶门。”如此,上述两个问题便都迎刃而解,而十六锭金的原貌也就较为清楚了。

    3、秘诀设计具有特色,显示了对传统周天功的创新。十六锭金,就其秘诀构架看,是属于传统的周天功,但它对周天功有重大的创新,充分显示了自身的特色:

    ①以呼气配合升督。让内气运通督脉,是周天功的重要修炼阶段,也是三关拦阻、气运难通的阶段。

    传统周天功比较强调“火逼金行”,常取“撮、抵、闭、吸”的方法,以强调吸气来促使经气冲关通督。

    如果悟性好,持之得当,当获良效。但由于“进武火”时,心理素质很重要,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之平衡,甚至还会走火入魔,产生明显副作用。

    十六锭金以呼气配合升督,掌握平稳火候,取其自然功成,这就可以使心态平衡,不会走火入魔。

    ②以咽津结合降任。炼丹家向来十分珍视功中产生的唾液,认为是玉泉、神水。

    一般丹功只提出,功中如出现口液,要随时用力咽下;而十六锭金则将咽津作为秘诀构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运演步骤。

    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结合咽津动作可以迅速有力地把通关后的内气,从泥丸纳入丹田,从而促进并强化任督经脉的运转。

    第二,通过咽津动作,可配合天宫造化金精,促使玉液还丹。古代养生名著《崔公入药镜》说:“练功时先采水中金,借戊己土化火逼金行,上升至泥丸宫,化为甘露玉浆,落于黄庭,尝之甘美,称为饮刀圭。”《大丹直指》说:内气入顶后,要“紧闭两耳,使肾气不出,并入天宫,造化金精下降,如淋雨相似”。

    古人认为真气通关入顶后,能化为金精玉液,而十六锭金的及时运演咽津动作,正可以配合和加强炼丹过程中的这种生理效应。

    第三,通过功中有节律的咽津动作,能提高唾液腺的功能。因为咽津动作通过传入神经,会刺激延脑的吞咽中枢和消化液分泌中枢,从而引起延脑的反射活动,再通过传出神经而对舌体、唾液腺、咽喉、食道等发出冲动,于是便进一步提高了唾液腺的功能。

    ③强化了对丹田的激惹和鼓荡作用,促使内外气直接在丹田交合。炼丹家认为腹部丹田是藏精之处,周天功的小周天阶段,主要是炼精化气,使精变为高质量的气,故炼丹田为周天功的核心部分。

    十六锭金通过“一吸便提”的独特手段,对丹田进行了很好的刺激与鼓荡,从而提高了炼精化气的效应。

    又,古人认为,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藉神光煦照,气息催化,而后气机才能发动。

    所谓气息与先天之气相接,即是后天见先天。此为结丹之正功。十六锭金通过上吸清气和下提内气的同步运作,来使内外气在丹田直接交合,便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此功强调“一吸便提”,其主要用意亦在乎此。

    4、“秘诀“设计很好地照顾了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

    气功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的稳态平衡,这种平衡首先必须有生理平衡作基础。如果生理上出现平衡失调,诸如呼吸急促、精神亢奋、心烦不安等等,则从根本上破坏了练功态。

    十六锭金是着意配合吐纳的功种,从生理学角度说,吸气时伴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伴副交感神经兴奋。

    又,引气上升时,易促使神经兴奋(升阳);

    引气下降时,易引导神经镇静(降阴)。

    督脉属阳,传统周天功在运气升督时,不但结合吸气,结合意念力,而且还运用“撮、抵、闭、吸”,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的兴奋度,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衡。

    而十六锭金,则以呼气配合升督,让练功者在副交感神经兴奋、身心松静的基础上,运经气上督脉,这就较好地处理了升督与维持一定神经兴奋度的关系。

    任脉属阴,引气下降能诱导神经镇静,用深吸气来配合降任脉,即可保持内气运化所必要的神经兴奋度,又可凭借降阴来控制交感神经的兴奋。

    由此看来,十六锭金的运演设计,充分注意到人体身心平衡的需要,起到性命双修的作用。

    5、”秘诀“设计充分体现中医学阴平阳秘、心肾相交的理论。

    口津系水液,属阴,十六锭金把咽津作为功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断把经气循周天运行后产生的口津,通过强化的手段送入丹田,这就滋助了肾阴(元阴)的功能,从而使它与肾阳(元阳)的功能相平衡,让命门之火不会越轨升发,而是与先天真水相融合,进而阴阳互根,产生真元之气。

    又,传统医学认为,肾属水,心属火,水宜升腾,火宜下降。如果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承于心,水火既济,则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咽津入丹田,既能引导心火下降,又能助运肾水上升,最后促成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显然十六锭金的运演设计,是充分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

    三、练习注意事项

    要练好十六锭金除做到松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培养一心两用的能力。一心两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的分配,即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不同的过程上,或者说,在一个时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意中心。

    十六锭金在深吸气时,一方面要引清气沿任脉入丹田,同时又要求提肛并提运下部之气。这就要求在一个时限内,把注意力分配给上下两个气行过程。

    刚开始操作时可能不习惯,会有顾此失彼的不协调之感。但由于这两个气行过程的运演动作并不复杂,且有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只要通过一段时日的训练,让两个活动过程之间建立起联系,便会较快地达到运演自如的程度,那时只要大脑下达指令,就会自然地运作起来。

    2、要养成轻缓柔长的呼吸,要处理好呼吸时限同意念运行的关系。

    十六锭金要求轻缓柔长的呼吸,只有这样,才便于完成意念运行和内视运作的路线。

    由于在呼气或吸气的时限内,一定要完成功法规定的气行路线,所以要是呼吸还不能明显减缓,那么意念和内视的循经运行就要稍快些;待至呼吸明显减缓,意念和内视的运行才可以随之放慢。

    总之,两者要始终保持这种同步关系。

    还有,意念、内视配合呼吸运行时,自始至终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

    十六锭金运行周天,开始只求意通,不求气通,待行之久久,内气自然可通。故意念的运行,可以稍快,也可以稍慢,应随机掌握。不过总的来说,能慢就慢一些。

    3、要运演好咽津动作。

    十六锭金把吸、呼、咽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练系统,因此一定要运演好咽津动作,让三者紧密衔接、连贯、沟通。这里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

    ①呼气尽时要马上进行咽津动作,不要停顿,还要有意上接泥丸之气,将它和津液一起纳入腹脐。这样,吸、呼、咽就紧密衔接了。

    ②咽津时不但要想着它,还要看着它(内视),甚至听着它(内听),慢慢进入丹田。同时还要稍用力度,并发出较大的响声,这可以强化咽津的生理效应。

    ③咽津时如没有津液,也要汩汩有声咽之。古典名著《灵宝毕法》曾提出过“虚咽法”,认为如口津不生,可用“虚咽而为法,只于咽气,气中自有水生”。故虽无唾液,“虚咽”也能产生良好功效,绝不可因没有口津产生,而将吞咽动作略而不做。

    重点提示:

    1.修炼时站坐卧均可,

    1.吸气(约用用5-6秒)时应意想吸入的是天地日月之精华(气),最后能意想吸入的是乳白色的雾状气体,并逐渐聚集到小腹(下丹田)部位;

    2.呼气(约用用10秒)时应按其要求,认真地进行意想,意想的越具体,越认真越好;

    3.每做完一次吸、呼即为以意(按任督二脉路线)行气一周圈,也称小周天行气一次,然后将口中地津液鼓漱数次,送至丹田(小腹)部位。

    按此法每天可修习习2-3次,每次修习习20-40分钟为宜。另外,每吸、呼一次便送咽津液一次,且泊泊有声为佳,此式对养生、保健、治病效用非常奇特,

    望能按其要求重点操作;

    4.你能否记住穴位的准确尺寸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在于你每次练习时均能以意念(按任督二脉路线)行气一周,只要如此操作效果同样神奇;

    5.过饱、过饥、发怒、心烦意乱或有较大的精神刺激,应暂停练习。一般宜在饭后后1-2小时或饭前半小时修炼为佳;

    6.此“秘诀”既可以单独修炼,又可以与其它的健身功法配合修炼,效果同样会更佳。

    自古就有“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之说,因道规森严,历代单传,加之现代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所传者均慎之又慎,人终生能活的“真传一句话”的人士实在太少,根本算不上九牛一毛。

    凡内行名家、仁德之士,在得到此“秘诀”后,均庆幸自己得到了真传,既能珍惜又能认真地研修和实践。

    你能有缘得此“秘诀”真传,不仅说明你祖上有德,三生有幸,更是你一生之中的造化,望你珍惜并能认真实践和总结。

    因此“秘诀”是由多个传统秘法科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中最关键处若被误传,效用会有天壤之别。

    即使当代炼功名家,想得其全貌,也绝非易事。比如灵悟居士历经二十余年才将其全部机密成功破译,望思之思之并能珍惜之。

    灵悟居士慎重告诫:

    由于此“秘诀”无比的珍贵,亦称回春仙诀,其中内含之机密玄奥,自有仙经以来,皆不著文字笔墨,历代仅秘密单传口授至今,愚今即承上师之志,再行公布,且将细微玄奥彻底剥尽,以广大惠泽世人。

    但修道关乎个人根器,一字一言之差,误人之千里之外。切望得此“诀”者能自修自悟,万不可好为人师,妄传他人,望慎之又慎!

    公元二00一年八月灵悟居士于鲁南龙居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h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