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卡列尼娜》是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沃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百度百科
小说的一条线是讲述贵族安娜追求爱情,最终步入卧轨自杀的结局。另一条线是生活在乡下的列文,他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的制度,同情贫苦的农民,有时候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陷入深深的自我矛盾,追求吉蒂,开始惨败灰心回到乡下,开始辛勤地劳作,即使家里奴仆都认为不合适,依然我行我素,后又夺得吉蒂的芳心,与其结婚生子,非常正面积极的生活。
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即使和自己贤良的妻子已经有5个孩子依然会大胆地与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乱搞男女关系,曾经心目中的爱人怎么看都觉得乏味,他在职业上努力博取更多的社会地位,在精神世界没有独立的判断标准(书里开始的介绍就是奥勃朗斯基最喜欢看世俗都接受的观点,仿佛就是自己的观点一般,他不站左也不站右)。
此书读来,能够感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女性非常不公平的,不管是安娜还是吉蒂,她们在择偶时是非常被动的,无法像男性这样有挑选、可直诉,社交圈子也非常有限,家庭又希望女儿嫁得更好,所以即使遇见心仪的对象也只能苦苦等待和被选择。
安娜和丈夫卡列宁也许就是这样结合的产物,所以当她华丽出场来解救哥哥的婚姻危机旅途中,遇见沃伦斯基母亲时那种夺目,优雅,而后与沃伦斯基相遇,控制不住地相爱,想通过离婚快刀斩乱麻,可又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谢辽查,但随后又不顾一切地与沃伦斯基生活在一起,即使卡列宁说想维持自己的面子而持续婚姻不干涉她的人生时,她认为这些都是迂腐,肮脏,残缺,她要自由,要生活,要爱情。
书的主流观点是安娜终生追求爱情和幸福,我到也不是这么看。
伴随着沃伦斯基开枪自杀,安娜的坚持爱情,他们生活在一起,但她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爱情的浓度不再像曾经希望的那么高涨时,她是不甘、抵触的,挣扎疯狂,沃伦斯基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也没有那么冷漠,但依然觉得不够,很多言行到小说后半部分已无法克制甚至癫狂,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爱情依然新鲜如初,浓度足够饱和。最后的卧轨自杀,她的想法也一样单纯,那就是要报复沃伦斯基的冷漠,要他后悔一辈子。当然这过程中她也在自我克制,画画,歌剧,阅读,但无法控制地走向了死亡。
沃伦斯基也是比较爱慕虚荣、寻欢作乐、追求功名的男子,对安娜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却也是不合时宜的。最终抱憾终生,去做了志愿军。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在我看来也没有那么糟糕,对于安娜还是包容,无非冷静理智更多些,在安娜这种追求爱情的人心目中,是非常不屑的。
整本小说用两条线描绘当时俄国的社会情况,政要情况,安娜的爱情、生活,自我矛盾,列文的爱情、生活,自我矛盾,两者鲜明的对比,每个人物的描绘都很鲜活,立体,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