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这首诗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了解:
宣室:古代宫殿建筑名,《淮南子》云:"武王杀纣于宣室。汉盖取旧名也。”《史记·贾生传》云:"宣室在未央殿北。" 它是汉朝末央宫前殿的正室,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
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贾谊被贬长沙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贾生:指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20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借古之谬:
诗人开篇就用了几个对比鲜明夺人眼球的词如“宣室”、“逐臣”、“无伦”。在皇帝处理朝政的未央宫的正殿里,一位勤勉好学、不耻下问的皇帝,一位虽被贬逐但是才华横溢、无人能及的大臣。这二人之间会发生什么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他们一定在交流治国理政吧。明君贤臣,起调至高,令人神往。
三四句却因意思的巨大反差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效果。这么正式的地方,这么有才华的大臣,皇帝与他一直交流到夜半时分。甚至前倾着身子做出一副虚心请教的姿态,可惜交流的主题竟然是怪力乱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当年因为有独到的政治见地和非凡的文笔受到皇帝的赏识却也因此招来群臣的嫉恨。皇帝不才,被但是的元老大臣蛊惑,贾生因此被贬官。时间一长,皇帝念起贾生的好,于是紧急召他回宫。悲哀之处在于贾生最擅长的是政治和文学,有治国安邦之才,而不是皇帝钟情的鬼神之说。你以为你很欣赏我,其实你真的不懂我,讽刺至极。
喻今之怪: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古喻今的诗。晚唐时期,唐王朝势力日渐衰弱。皇帝多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李商隐借贾生的悲哀委婉的讽刺了当时的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庸。
抒已之恨:
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其实李商隐最在乎的是他的政治身份。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所以,他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欣赏他的人皆源于他的文采。这让李商隐郁郁寡欢,颇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悲。
这与贾谊怀着政治文学才华却被皇帝请教神鬼之事的痛苦多么相似啊。
所以整首诗,不仅借古讽今,还抒发了李商隐自己怀才不遇的痛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