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旅行和读书这条主题似乎把生活中的美好都包含了,自然是我的首选。
读书是从小就爱的事情。静静地抱着一本书坐在那里,身子可以一动不动,而心却可以被带到一个个奇幻的世界,跟着作者去游遍五湖四海、上下五千年,跟着书中人物去经历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及生离死别。合上书,身边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而回顾内心,知识、眼界、观念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什么事情比读书更奇妙呢!对于读书,我是坚信开卷有益的,所以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得不有所选择,但是读的书仍然很杂。而且我总是强迫自己有始有终,有时开始读一本书,尽管并不喜欢,但也总是强迫自己读完。很多时候确实是味同嚼蜡地读完,读的过程不算快乐,但也经常不无收益,但也有时候一本开篇乏味的书会慢慢渐入佳境,收获一份意外的欣喜。坚持始终,是给书和自己一个机会,从这一点来说,书和生活本身也是一样的。
对于旅行的热爱,最早应该是从读书开始的。读到的那些遥远而奇妙的地方,总想亲身去看一看。我对旅行的观念是,没去过的地方就是该去的地方,没经历过的事情就值得去经历一下。但之后的旅行实践让我明白,旅伴和心情确实对旅行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我“旅行”最多的一个时期是军校毕业后到从军队转业之前作兼职导游的那个时期。英语专业毕业而被分配到一个完全用不到英语的地方工作,而且对于这种情况的改变似乎茫茫无期,考导游证作兼职导游是我应对那时生活困境的方案之一。初衷当然是为了有练口语的机会,但入了导游这一行也就像身陷“江湖”,有些身不由己,甚至带的团也不都是英语团。回头去想想那一段疯狂的日子,连续几个月隔个三五天就登一次长城游一遍故宫、颐和园,有几天连续的时间就带着团出京南征北战一下,全国各地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但回顾起来却模模糊糊的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比如武夷山,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站在山顶想,“好美啊,以后一定要和好友或家人再来一次好好看看”,而至于怎样的美已经全无印象了,对武夷山的全部印象竟然只有到处都是杀蛇和卖蛇酒的棚子,某条蛇临死时狰狞而惨烈的样子着实让我做过好几回噩梦!这样的“旅行”实际不是旅行,只不过是奔波赶路而已。在这种奔波中,每天一群人跟得紧紧的,忙忙碌碌地走穴一般观景,体会到的不是旅行的快乐和对美景的感动,更多的倒是孤独和寂寥。
真正感到旅行的美好,是在结婚后和丈夫一起。那么就先谈谈爱情吧。
大学毕业时我们班集体做了一款纪念T恤,背后印着三行字:“唱一首歌 / 爱一个人 / 过一生”。我一向五音不全,听过无数首歌,从没唱过一首,我这一生也还没过完,但我确实爱了一个人,只有一个,而他也是我丈夫。
大学上的是军校,军校不准谈恋爱,虽然如此,军校四年也成就了无数对仙侣美眷。我之所以没有“违纪”,还是没有遇到让我动心的人。读过的那些书中那无数的爱情故事当然让我和别的女孩一样对爱情充满憧憬。但读的越多其实越是困惑,真正的爱情会是怎样的呢?爱情这回事不是靠读书能增长“经验值”的。读书的结果只让我坚定了一条信念——最好的要留给最值得的人,而且我也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对没感觉的人我不想将就甚至不想尝试,所以从中学起并不是没有来自异性的橄榄枝,但我这一边都是冷冷地,而且因为年轻不会处理,甚至因此伤了一些人。中学、大学、毕业、就职、转业、择业、创业,不知不觉间从青春年少到年近三十。那一段日子我的生活忙碌充实也快乐,自己没觉得缺什么甚至没体会到寂寞单身的感情需要,然而却实实在在感到了来自身边四面八方的压力。父亲开始小心翼翼地暗示,母亲开始没完没了的唠叨,哥哥姐姐开始直截了当地催促,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不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无比热心地当起媒婆。和Paal“相遇”时我就是这样的状态,年近三十还没真正谈过恋爱——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大龄剩女。
之所以是带引号的“相遇”,因为我们相遇在网上。和大多数人的恋爱经历不同的是,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不是通过一次次约会中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而只是通过上千封电子邮件中一行行的文字。在这些通信中,我们可以冷静地探讨各种问题,交流各种观点,告诉对方这一天的日常琐事和自己的想法感受。在这样平静的文字交流中我慢慢找到了那种一直在等待的“感觉”,在心灵交往的和谐中慢慢地有了一份牵挂,从牵挂而为思念,从思念而为对相聚相守的盼望。在通过电子邮件交往了三个月后他从挪威飞到北京来和我见了面。第一次真正的面对面,我们有忐忑有局促有激动,但没有意外。之前我们互发的照片都是生活照,没有格外的粉饰,文字后是真实的思想,没有矫情造作,见面后相视一笑,默契自生。见面后感觉不变,我就带他回家见了父母。我父母是传统而保守的人,而我带回家的这第一个男友,偏偏是个黄头发蓝眼睛且语言不通的“异类”,还是从他们根本不明白的那种“网”上“捞”来的。我猜对此他们是很有些无可奈何的。两个月后我飞到挪威和他及父母一起庆祝了我的第一个圣诞节。他的父母也是传统的老人,不会上网也不大会说英语,但对我这个黑头发黑眼睛同样语言不通的“异类”给予了真诚的慈爱和温暖。又过了五个月,在我三十岁生日那天,他发来电子邮件问 “Will you marry me?”,我回信问 “Are you serious?” 他回信说 “Of course”,我就回信说 “OK”。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没有半跪礼,没有玫瑰,没有戒指,甚至天各一方连牵手和吻都没有。那时距我们开始通第一封信起仅有短短的十个月而已,而为了要和他完婚,我需要去国离家,远离骨肉至亲,并且放弃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一家自己亲手协助创办的公司,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学语言、找工作重新开始新的一切。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极不靠谱的,我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犹豫,但为了期待多年终于姗姗来迟的这一种“感觉”,我决心不管怎样也要试一试,绝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而试都不试地放弃。飞向挪威时,我是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的,失败了我就回来,甚至已经做好了那时接受别人嘲笑的心理准备。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后来的这句歌词有些符合我那时去国离乡的心情。
现在我们结婚快二十年了,和丈夫恩爱如初,两个儿子也都长成了挺拔的少年,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岁月静静流过。在平淡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一家人最盼望的事情当然是外出旅行。两人世界的时候,我和丈夫经常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出国时打好行李请好假,几个旅行社转一转,有合适的空位第二天就上飞机了。到了地方租一辆轻便二人摩托,随处走走看看吃吃玩玩。或者不出国时一辆车两个人,只有一个方向没有明确的目的,曲径通幽处尽有惊喜,风轻云淡时多少温馨。有了孩子以后虽然大多是有计划的旅行而且尽量迁就孩子的爱好,但翻开旅行相册看一看,山明水秀的风景间不但记录下一个个温暖的回忆,也留下了孩子成长的印迹。这时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旅行是一个经历而已,明媚的海滩边住五星级酒店也好,简朴的山林间搭起一个帐篷也好,和爱的人在一起,穷山恶水间也有风光,凄风苦雨里也不寒冷。更重要的是,旅行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出外转一圈,回家来更觉得舒服适意。所以中国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外国人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我是爱书的人,丈夫是爱音乐的人,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闲下来,他听着我不在意的音乐,我读着他不懂的中文书,在一起相伴相守却很和谐。爱情、旅行、读书,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和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家
网友评论